第 73 节 观察流动性的关键:M2(第1页)

上文我们大致梳理了一下信用货币的历史,又讲到美联储是如何印钞票的。那么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中国银行又是如何印钞的呢?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从哪里来,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牵扯到一个关键的名词 M2,也就是广义货币流通量。

[图片 1]

M0、M1、M2、M3 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 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这笔钱随时都可以拿出来进行消费。M2 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它是散落在政府企业和民间的货币总量。

对于每个人,我们对自己的 M2 的出处一定是如数家珍的,它来自我们的工资,来自投资收入,也可能是一笔意外的赠与,还可能是我们变卖家产的收入。当然还有存在银行里的利息所得。对于企业,也和家庭经营相仿。可是如果放在国家的层面上,这笔钱最开始是从哪里出来的呢?这就要提到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通俗地解释,这是真正印刷出来钱的总量。在美国,基础货币以财政部发国债的形式释放出来,以国家的信用做保障。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发行,按央行的定义是央行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业务活动,将纸币注入流通,其宗旨也是负债发行。

[图片 2]

1994 年外汇并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