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节 一切都和法币有关(第1页)

股票要计价、房子要计价,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统统都有价格,都需要我们兜里的钞票计价,而这些钞票是哪里来的,它们的多寡、它们流通的速度又是如何影响着这些对应的投资品种和商品的价格呢?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货币的发行机制和商品价格的关系。

故事要从一个英国的大忽悠讲起。17 世纪有英国一位花花公子约翰?劳,出生于巨富之家,可挥霍无度,又在一场决斗中杀死了情敌,被投入了死牢,后来靠贿赂逃了出来,流亡至法国。当时的法国因为前国王生前喜欢奢侈品,倡导高消费,财政濒于破产。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为了还清他哥哥生前留下的财政窟窿,伤透脑筋。他先是降低金币含金量,重铸货币。又发行公债,用公债兑换金币。于是,政府债务神奇地降低了。可偷梁换柱不是长久之计,很快法国人就发现了国家骗钱的招数,抵制起来。这个时候,约翰?劳出现了,他说纸币可以带来繁荣,可以轻松的还清债务。奥尔良公爵立刻听从了这个建议,授权劳这个英国人组建法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发行纸币。在开业初期,劳先生坚守承诺,任何他的银行发行的纸币都可以立刻兑换相当于面值的金币。时间一久,纸币的信誉建立起来,反而超过了被政府偷偷注了水的金币。


可是,到了后来,法国政府顶不住增发纸币的诱惑,纸币面值超过了全国金属硬币总和的 1 倍还多,于是纸币崩溃了。

[图片 1]

在推销纸币这个现代信用体制的基石的过程中,约翰劳可谓不遗余力,他写了本书,叫《论货币和贸易》。他鼓吹一个国家如想和他国一样强大富有,就必须拥有与该国数量相等的货币。他几乎以为货币和财富是一回事,创造货币就等于在创造财富。尤其是对于经济困顿中的国家,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跟上来。实际上约翰?劳的理论中已经蕴藏了当代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一些基本观点。

可问题是,在劳的时代,没有监管与制约的货币发行很快演变为赤裸裸的财富掠夺。于是在法国就爆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