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节 市梦率(第1页)

市梦率这个话题放在价值投资的专题里似乎很突兀,做梦一样的估值与脚踏实地的谨慎的价值投资风马牛不相及。可因为上两课涉及到的都是净资产型的行业,最原始的价值投资模式。我想如果想以此为基础,跳跃到成长股模式,我们就应该先把成长股的最极端的状态在这里给大家展示出来。这样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也好在中间建立不同的阶梯,使成长股投资有稳步推进的基础。

望文生义,市梦率是由「市盈率」演变过来的。如果当一个企业股票的市盈率高得吓人的时候,就可以说「梦」了,这就是「市梦率」。可按理说都高的吓人了,理性的投资者会避之不及的,可实际上,投资股票投资的,就是未来,就是一个企业的前景。当一个曼妙的未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时候,是没有人不会被美好的憧憬卷入其中,大作特作美梦的。

[图片 1]

《硅谷大于华尔街》

不要说,我们这个时代,市梦率的典型事件大多发生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我还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题目叫做《硅谷大于华尔街》。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加速变动的世界,也是一个加速发展的世界。比尔盖茨积聚他的第一个 10 亿美元,用了 12 年时间。雅虎的创建者杨致远和大卫费罗用的是三年的时间。但这都不及 ebay 的皮埃尔,奥米戴尔,他聚敛他的第一个 10 亿美元,用了五周的时间,而他的第二个 10 亿出现在了两个星期之后。1999 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美国当年年度的 400 大富豪名单,这些富豪拥有的总资产首次突破了一万亿美元。美国的股票上涨,把 60 多名新人推上富豪榜,在这些新富中,有 19 人是靠着互联网发达起来的。

那个时候,于网络股的信徒们争论盈利的问题都显得老掉牙,而不知趣了。可还是有人挺不知趣的,摩根斯坦利 73 种网络股的统计显示,1998 年这些公司,总市值高达,1150 亿美元,共赔掉了 15 亿美元。2000 年 3 月,彼时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处在巅峰状态,那时的美国科技公司平均市盈率有 156 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