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白们一定对通货膨胀印象模糊,因为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通货膨胀都没有来骚扰我们了。其实,在我们了解了康德拉基耶夫周期以后,就应该知道通胀并不是一个常见现象,它的大规模出现往往是几十年一次。

[图片 1]
当然,新闻里的通胀总是不会少的,比如委内瑞拉要在自己的货币后面去掉四个零,印度几年前则发生了一场洋葱危机,洋葱是那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副食品,洋葱紧缺意味着物价整体都在上涨了。越南则在前几年经历过一次非常剧烈的通货膨胀,当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开始起步的时候,政府对管理经济还处于摸索阶段,会忍不住狂印一次货币,物价则会像脱缰的马一样涨一次。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末就有过一次非常厉害的物价上涨,那时候人心动荡就和物价有关系。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双轨制,计划经济部分物价低却资源紧缺,市场经济部分物价高,两个市场的价差促生了寻租者,官倒盛行。他们以各种手段通过低价囤积国家计划控制内的产品,再以高价在市场出售,牟取暴利,既影响国家控制价格,又造成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政府于是提出进行价格闯关,准备以物价上涨一定水平为代价,有计划地全面调整价格,改变价格严重扭曲的现状。可关还没闯,市场上谣言四起人心惶惶,1988 年夏季,各地银行发生了挤兑风潮,烟酒、毛衣、洗衣粉、电风扇,各类商品遭到抢购。1 斤装茅台酒从每瓶 20 块蹿到 300 多块,汾酒从 8 块涨至 40 块,古井贡酒从 12 块涨至 70 块,中华烟从每包 1.8 元涨至十来元。一些商店和企业趁机涨价,而银行储蓄比预计减少了 400 亿元人民币,银行不得不通过大量印制人民币来缓解困境。结果是已经存在的通货膨胀进一步严重。这个通胀周期中,1989 年 2 月达到最高值 28.4%。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