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节 汇率(第1页)

今天是我们宏观经济的最后一课,贸易战硝烟弥漫,这里讲一讲汇率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谈谈人民币的价值在哪里。

一种货币的币值,最客观的判断是它的公允价值,这就如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何为公允价值?这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

4 月中旬美国宣布要对中国制造 2025 年征税以来,人民币连跌,从 6.3 迅速贬值到 6.9,自 4 月 19 日到 8 月初,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 9%。同期,美元指数升值了 7%。这种变动是否超出了公允价值的范围?似乎没有,因为非美货币都贬值了。与 2015~2016 年那一轮贬值不同的是,这一次市场央妈几乎没有干预,只是到了快破 7 了才开启了逆周期因子,给人以靠人民币贬值对抗美国征税的印象。这就包含了币值变动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政策预期。


[图片 1]

人民币走势何去何从,影响一种汇率的因素,有市场预期心理的作用。由于人们对某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前景的看法。好的预期 就会引起该国货币大量被买进,造成汇率上升;反之看淡,则汇率就会下跌。同时也受到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利率走势和经济健康状况等多种影响,但最为关键的,是其公允价值。

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测算,不少证据认为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毕竟,按照购买力平价核算的 GDP,中国在 2014 年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可按照如今的币值计算出的中国 GDP,我们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二。按照经济学人的汉堡包指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物价水平也一直低于发达国家。但另一方面,国际收支 2018 年第一季度扭转为逆差,这是 2002 年来的首次,过去 10 年海量货币的投放,以及中外利差的收窄,都是短期内人民币面临的挑战。

2015 年的 5 月和 7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度发表人民币不再低估的论断,或为人民币的公允价值提供参考。

对人民币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