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开篇之作,这本书的完整的题目就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亚当?斯密看来,国民财富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总量,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

[图片 1]
提升财富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劳动者人口,增加总人口中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人数。这点不仅斯密这样看,也是现代经济学家的共识。
《国富论》以分工为起点,第一章就是「论分工」。斯密举的最著名的分工的例子是制作扣针。斯密说:一个劳动者,没有受过相当训练,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斯密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

[图片 2]
分工提高劳动力操作熟练程度;强化劳动力技能;同时增强劳动力的判断力,总而言之,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如今的经济学家,当在论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的时候,已经不再局限于分工,因为分工已经是现代制造业的基本运营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