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幸运的企业,资源垄断型企业(第1页)

按成长股之父费雪的说法,成功的企业分为两种类型,要么是幸运的,要么是有能力之所以幸运的。今天我们就讲一讲单纯幸运的企业。

先讲一段 A 股里的一段故事。大概在 2010 年前后,有一只叫包钢稀土的股票,它的前身是成立于 1961 年的「8861」稀土实验厂;1997 年进行改制上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我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和出口国。

[图片 1]

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的「稀土之乡」标志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稀土是一种发展高新技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从智能手机到导弹制导都离不开的「工业维生素」。可过去多年,中国对稀土的认识普遍停留在与一般矿产资源平等对待的认知里,出口创汇是其主要任务,加之无序开采,自相压价,全球许多地方的稀土矿都被挤压倒闭,中国的稀土可谓质优价廉,向世界供应了 95% 的稀土产量,出口总量占全球的 80%。。据说中国的稀土便宜到日本人买来沉入海底做战略储备的程度。

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都需要稀土,但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无法自己定价,吃了大亏。当中国人意识到保护自有资源的时候,开始限制稀土开采和出口。包钢稀土这一稀土产业的龙头一下子风光起来,一两年时间内,股价完全从 2007 年大熊市的阴影中走出来,上涨了十倍不止。当稀土价格猛涨的时候,市场流行的逻辑是中国控制了全球 95% 的产量,等于是垄断了稀土供应,只要我们形成统一的销售策略,定价权就是我们的。

但乐观的投资者忘了一件事,中国人的稀土自豪感似乎建立在海市蜃楼之上。上世纪 60 年代白云鄂博铁稀土伴生矿开始大规模开采,当时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 90% 左右,业界遂有「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的说法。到 1989 年美国矿务局给出的说法,中国稀土占世界储量的 80%。到了 1996 年全国稀土信息网给出的占比又跌到了 41%,到了近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