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本书,我们管中窥豹,看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从技术指标分析发端的量化交易方兴未艾的盛况。然后我们看到了 1987 年股市的大崩盘,一天之内股指跌去了 21% 的惨剧。据后来的多方分析,这是一场踩踏事故,市场最初的下跌触发了交易系统的连环止损指令。所以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投机智慧》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电脑程式买卖高手艾西高达,他的经历大致代表了那一代量化交易者的历程,1970 年代初艾西高达在一间大型经纪行工作,他自行开发了一套电脑买卖的程式系统,由于管理层希望他加快下单频率多赚佣金,其成绩并不理想,艾西高达于是自行创业,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脑买卖程式系统作出决策。由 1972 年到 1988 年成绩超人,他代客理财买卖期货,以其中一个户口为例,5000 美元开始,至 1988 年为止,增长超过 2500 倍。在此期间,艾西高达管理的基金长时间的高速成长,似乎尚无其他炒家可以与之比拟。
访谈中,艾西高达坦言,他设计的第一套程式买卖系统,受到的是唐志仁五日与二十日平均线交叉系统和周买卖制度的启发。也就是说,其第一套电脑程式买卖系统的平均线作为设计的基础。不过,原始的买卖系统极为简单,不容许作出越轨行为,因此经常出现个人的灵感与电脑的讯号互相矛盾的情形,令艾西高达感到非常困惑。经过修改的电脑程式买卖系统加入了杰出炒家的买卖规则,于是变得得心应手。

[图片 1]
艾西高达总结出的买卖经验包括五个要点,这里摘录出来:第一,减低损失,尽早投降。 第二,赢要赢到尽,有风驶尽帆。 第三,减低入市筹码。 第四,遵守纪律。 第五,在适当的时间修改买卖规则。
这算得上是量化交易的最初阶段。如今,量化交易早进入到对市场中任何波动特征都予以分门别类、发掘规律的阶段。比如如果一个市场「一年之中有很多天股指期货价格波动率超过 3%」,就可能激发基金经理设计出在波动率比较大的交易日判断好方向,加大仓位,在其余交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