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节 消费担纲(第1页)

春运的刚需都解决了,真正能够填补运力空缺的,应该是体量更大的市场。那应该是什么呢?不用说是旅游市场,每次小长假,各种交通市场都运力紧张起来,可到了平日,火车票有余票多多了。相对应的,据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2014 年中国海外旅游破亿,当年超 1.1 亿人次出国旅行。另一方面,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却持续下降,2014 年,中国遭遇历年来最大一笔旅游赤字,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开销比海外游客在中国的支出多出 1136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 50%。

[图片 1]

到了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中国经济离开了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就不那么容易,速度也快不起来了。

从支出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 是最终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一个平衡美满的经济状态也应该是三驾马车相互配合,有着比较合理的比例。投资扩产是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一个理想的经济社会,一定是以需定产的。那些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产能,既产生效益,也提供给投资者以安全边际。所以,研究需求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还是以铁路交通为例,如果套用经济学的概念,旅客乘车是需求端,铁路部门建设铁路提供客车服务是供给端,一个理想的铁路运输途径就是乘客说走就走,火车的车厢的也都是不拥挤也不空,当然这都是极端理想的状态。

当今的世界,美国是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借钱消费的,印度旅客经常开挂似的挂在火车的外面,也不是理想化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最理想的状态应该在哪里寻找呢?我想应该是在发达经济体中,如日本或者是欧洲,这里是既没有美元的优势地位,又能提供给居民们和谐的生活的地方。这方面,日本的铁路系统,堪称是一个美好的消费社会的镜子。笔者曾在日本关西地区坐车,每次火车都非常准时,间隔时间也很短,如同公交车,车厢也不拥挤,当然空闲位子也不多。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想和日本铁路系统的竞争机制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