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看重分工的作用,亚当斯密这个经济学的鼻祖对这门科学的贡献还在于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不过,这本书写作的时候他可没想到「看不见的手」会如此著名,这样有传播力。整个书中他只提到一次,他是这么写的:
「每个人都试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图片 1]
这段文字,真可谓云里雾里,为各种不同种类的解读,都提供了素材。还好,在接下来的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又具体化了,在解释追求财富和奢侈的欲望怎样促使人们去从事巨大的工业生产时,斯密指出,通过所有这种努力而变成富有的人们,只能消费他的努力所生产的粮食的一小部分;其余的粮食需支付给为他服务的人们。尽管生性自私和贪婪,虽然他们只图自己的方便,虽然他们从其所雇用的千百万人的劳动中所要达到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无聊的和无厌的欲望,他们却同穷人分享他们所获得的全部改进的产品。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差不多同假设土地在其所有居民中分割成相等的部分时所能有的分配一样;这样,没有打算去做,没有真正去做,却促进了社会的利益,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生活资料。」
贪恋创造了财富,尤瓦尔·赫拉利,这位新锐历史学家在《人类简史》里写到: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这一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还不只是从经济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实告诉我们:贪婪是好的,而且我们让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只是自己得利,还能让他人受益。
</p>
<p><script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