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市场再度见证了股谚中所谓五穷六绝七翻身。而股市上涨的主要动能来自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如钢铁和能源,企业的产品乃工业的原材料,处于行业上游,具有无差别性。市场经济情况下,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成本,企业的盈利靠的不是品牌,不是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而是更多地依赖对市场价格的把握,价格的波动引导着行业的波动。股市里,周期性行业集体复苏,自然表明了市场对价格上升的预期,旁证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又将进入一轮扩张期。
五穷六绝七翻身这一周期现象,最早出现在香港,上世纪 80、90 年代,当时的经济分析员在参考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结论,股市在每逢 5 月的时候都会开始跌市,到了 6 月更会大跌,但到了 7 月,股市却会起死回生。由于这个升跌模式经常重复出现,当时不少小股民都对此深信不疑,这又加深了市场预期,以至于很多人在 3 月之前就卖掉股票,7 月前再买入,弄得周期都提前了。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一周期性规律被投资者彻底玩坏,市场就很难见到五穷六绝七翻身了。至于内地的 A 股,或许也正是在一众集体无意识中出现了走势的周期性预期,并被不断强化着。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可能是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因素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政策市,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乃至股市的走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我们这个国家,每年两件政治上的大事,一个是 3 月举行的两会,一个是秋天的党的大会,两次会议就成为塑造行情的重要力量。
周期有长有短。今天是 2018 年,十年前发生了席卷世界的信贷危机。2008 年向前再 10 年,1997~1998 则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再向前,1987~1988,股市崩盘,也是一场危机。每隔 10 年,全球都会爆发一次危机,似乎是魔咒。而金融危机前夜都是股市大涨、夜夜笙歌,一片繁荣,可转瞬间世界就变了模样。这是关于「十年周期」的说法。
市场中还有一个「七年之痒」的魔咒:1973 年中东战争、1980 石油战争、1987 股灾、1994 美国衰退、2001 网络股破裂和 2008 信贷危机。正好都是七年。到了 2015 年下半年全球股市动荡不止,先是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股汇双失,接着 A 股泡沫破裂,发达国家股市最后也开始调整。总结「七年危机」,仅从字面就能解读出,两次与石油有关,两次是股市泡沫的自然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