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市场值得长期投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 A 股市场算不算得上成熟了。记得 2007 年上证指数 5000 点时,市场上最多提及的一个愿景是奔腾的快牛就要让位与徐徐而行的慢牛。到了 2015 年的政策牛市,当《人民日报》喊出 4000 点只是牛市的起点的时候,市场的参与者心中也都打着这个算盘。如果慢牛开始,政府就不必担心资产泡沫把实体经济吞没,投资者也可牵引着慢牛,以时间换空间,静待上市公司业绩追赶上翻了数番的股价,让资本平安落地。快牛变慢牛,一直是几代股民的心愿,我想证监会也是这么想的。
可所有建筑在泡沫上面的慢牛愿望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所以那两次牛市上所谓的「快牛变慢牛」都没能实现。
如何判断中国股市是否具有了「慢牛」的基础呢?首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从估值、基本面、市场建设和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去探讨。今天,延续着前两封信国际市场股市的思路,我们来比较一下 A 股和周边市场的估值,看它是不是和海外市场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具备了和海外市场齐涨齐跌的基础。
判断估值,一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是市盈率。所谓市盈率,是股票市价与盈利的比率,通俗地说,就是在业绩不变的情况下多少年投资者能收回自己的投资。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可总体上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如果一家企业市盈率很低,则说明它被忽视了,或有检漏的机会。公司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个国家资本市场泡沫太大。
比如在 2015 年 5 月我们拿 A 股的市盈率和海外市场比较,就发现这里估值太高了。那一年的 5 月 8 日,韩国创业板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24.76,韩国综合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16.99,印度主板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21.92,泰国综合指数 SET 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20.57,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综合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16.1,香港恒生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 11.75。与此同时,深圳创业板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104.95 倍,深圳主板股票平均市盈率为 32.73,上海市场因为巨无霸银行拉低了平均估值,20.12 倍。这组对比里还不包括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数字,只是那些和 A 股不相伯仲,难言经历了上百年历史、规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