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该相信基金经理么?(第1页)

同学:

你好。

上一封信讲到买基金的一些主要原则。我在网上搜索,希望得到些借鉴,居然很少这方面的文字,可见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教育者,对基金的研究都比较忽视。并且,基金公司的规模会和基金表现正相关,这样浅显的道理也没有研究者去做一些数理统计的分析以证明,不能不说是学术界的「眼盲」。当我向大家推荐这样的方法的时候也缺乏底气。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基金环境和海外市场大不相同。海外的基金研究很专业也很深入了,结论基本上是基金无法战胜市场。在我们这里,虽然有战胜市场的统计结果,可作为研究者还是没有底气去颠覆海外成熟市场的逻辑的。所有这里我想专门给大家写一封信,讨论一下我们究竟该不该相信基金经理,该不该主动投资,也就是在林林总总的股票海洋中去挑选企业,试图获得更高的回报,还是就地卧倒,被动投资买指数分享经济成长。

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公司(S&P Dow Jones Index)发布一份季度性研究报告:SPIVA。SPIVA 是标普指数与主动型基金回报率的对比。一边是指数,是所有成份股都包含在内的投资,一半是主动型投资经理主动地分拣挑选股票,SPIVA 做的工作,就是遵从一套严谨的科学方法去对比主动型基金经理的回报和市场回报,也就是标准普尔指数之间的差别。SPIVA 研究开始于 2002 年,覆盖的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拉丁美洲和南非。

这是一份很严谨的指数,其结论是颠覆性的,截止到 2016 年 6 月 30 号,过去 1 年,3 年,5 年和 10 年中,无论哪个地区,都没有超过一半的基金经理能战胜市场。短期看,基金经理战胜市场的概率还大一些,长期看,如 10 年为期,欧洲的略微高一些,也不过 12% 的基金经理战胜了市场,美国的则惨至只有 1% 的经理战胜了市场。在新兴市场,10 年间,战胜市场平均回报的主动型基金的比例为 3%。

对基金投资者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悲观的结论。投资者花费不菲的资金请基金经理帮助自己打理金钱,得到的却非所愿。

2015 年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假设动员全美国 2.25 亿人明天早上每人赌 1 美元,猜一下抛出的一个硬币落到地上是正面还是反面,赢家则可以从输家手中赢得 1 美元。每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