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一十四章(第1页)

当然,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当然不可能把一切押宝在情感上。

弗丽嘉选择信任海姆达尔不仅仅是出于情感上的选择,更是因为弗丽嘉始终想不到海姆达尔有什么理由背叛!

首先,海姆达尔没可能夺取阿斯加德最高权力!

因为他压根不是阿斯加德人!阿斯加德虽然看起来很开明,可实际上它的政治结构压根没那么开明,相反还十分的保守。最高权力只能由王室成员继承!

这有几分老妖婆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意思。

首先我得给慈禧辟个谣——“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话其实不是老妖婆说的。

慈禧说的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名言倒真真实实出自她的手谕。

故事还要从1900年说起。那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闹得不可开交。他们反对一切西方文化,对西方的一切事物打砸抢烧。西方国家在北京建立的使馆,也遭到了义和团的围攻,许多地方被炸成废墟,一些外国使者被杀。8月14日,八国联军以保护使者、打击义和团为直接目标,进攻北京。第二天,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等向西安方向逃去。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慈禧太后以光绪之名发出的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匡、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匡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慈禧是没说过“宁予友邦、不与家奴”,但这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老百姓的心理打击更甚。翻译简单点就是:对外尽可能多的付出,以保持跟各国之间友好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对慈禧来说,义和团再帮她打洋人,也不过是“奴才”而已,属于用完即扔的角色,更不可能让他们真正产生主人翁的感觉——那更可怕。而现在义和团惹怒了洋人,她便要衡量孰轻孰重了,这时候当然是以保住自己的统治权为最核心目标。所以保持好跟洋人的关系,才能避免洋人来真的,将大清政权灭了。因为洋人够强也够狠,他们一旦来真的,大清哪里架得住。而义和团就不同了,这些奴才虽然看起来有利于大清,是排斥洋人、扞卫大清的,但实际上却更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