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第1页)

就在希芙还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周围的画面再次变化。

这一次变成了地心之战!

希芙这才知道,地心之战是何等的惨烈!

对于地心之战,希芙所知的并不太多。当时她已经离开阿斯加德了,所以情报有点不通畅,她当时只知道,托尔突然调集了一支联队的阿斯加德军团进入了地球,最后回来的人,只剩下寥寥几人。

这件事在阿斯加德震动非常大。

要知道,阿斯加德很少出现这样的伤亡,以往的军事行动,阿斯加德不说零伤亡,但依靠无以伦比的机动性,以及强悍的士兵素质,阿斯加德在绝大多数战斗任务中,伤亡一直不高,这也是阿斯加德这个明明人口不多的国度,却可以保持万年以来一直维持战争状态的原因。

真的要是打一次仗,就要死一大批人,即便阿斯加德再好战,也会对战争成本望而却步。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战争的本质向来都是利益冲突。用恩格斯的话说,战争一度是某些民族满足贪欲、获取财富的最重要的生活目的,恩格斯将他们称作野蛮人,在他们看来,进行掠夺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不过,聪明的政治家及军事家可不会盲目发动战争,因为战争实在是一件太劳民伤财的事情,算不好这本经济账,不仅获得不了利益,甚至还会让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瘫痪。

打一场仗要花多少钱?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国持续78天的空袭行动耗费了70多亿美元;2001年持续两个月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单军费就花了100多亿美元。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到两个月的进攻时间里,美国的成本支出在28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1918年的战争总成本接近当年度GDP的36%,为了准备这场战争,美国还将30%的汽车生产能力转向了坦克生产。再到二战期间,美国军费开支进一步增加,顶峰年代,仅军费开支就占到了美国GDP的三分之一,1944年这个数字是37.9%,无论是总直接成本还是人均直接成本,美国的战争开支都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珍珠港偷袭事件后,美国再次加大了武器生产。1918年至1933年,美国只生产了35辆坦克;到1940年,美国生产了309辆;1943年,美国坦克的产量增加到惊人的辆。更宏观一点来看,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辆坦克,作为对比,英国是辆、德国是辆。飞机也是如此,年产量最高的194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