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节 《半知一解》:一部趣味盎然的哲学史(第1页)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做《半知一解》,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为 19 万字,我会用 23 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少年谢洛德和卡宾通过暑假里的三次奇遇,让晦涩难懂的哲学在生活里鲜活起来,两人一起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文化体验。

一说到哲学,大家通常会一头雾水。哲学是太多学科的祖师爷,现在的社会科学,如政治学、伦理学等,都来自于哲学这个母体。而这样一个高深的学科,在这本书里,被深入浅出的破解了。在一个又一个发现,一段又一段对话中,我们跟着作者的引导,慢慢读懂了哲学了。我是谁?美是什么?辩证法又是什么?有没有善恶的标准?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未曾认真的思考过。

再来看一看书名,《半知一解》,也就是对于什么都没有完全理解的意思。这个状态在人们眼里有点「一瓶未满,半瓶晃荡」的意思,可在这本书里,半知一解恰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状态,它是求知的最佳状态。而求知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他没有完美的彼岸,只有不断前行的饥饿感。我们一直在路上,哲学就是这样的进行时,它不断通过问题,唤醒人们对于真理的进一步发现和认识,这样的求知过程与人生叠加起来,显得别有滋味。作者通过书名提醒我们,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心态,才能承受更多知识的浇灌。

这本书的作者孟云剑,是北大哲学系逻辑学硕士,现为洙泗书院国学院院长。著有《非是非非——世界经典趣味悖论》,《半知一解——世界经典趣味哲学》,《半知一解》又被称为中国版《苏菲的世界》,2009 年出版的合著书籍《共和国记忆 60 年编年纪事》,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列出的 2009 年度最畅销图书总榜中位居第二。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这本书是以两个学生假期游历为引,在穿越时空的各种奇遇里,展开了哲学的历史。在一个个生活的转角处,主人公与著名的哲学家一起探讨了哲学的经典问题,这里有存在的思考,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也有善恶的标准等等。对此我们将从主人公谢洛德与卡宾在弗涅尔河畔的奇遇、铁匠铺中的美妙声音、心理学课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书中的内容和精华。

第一个重点是:谢洛德与卡宾在弗涅尔河畔,通过与桑切留斯的对话,思考关于我是谁的哲学问题,之后得出我是我,我又不是我的结论。

第二个重点是:谢洛德与卡宾在铁匠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