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解读的书是《木心谈木心》,副标题是《文学回忆录补遗》。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是 8 万字,我会用大约 23 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的精髓:木心先生谈论自己文学艺术创作的「私房话」。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大概在 2011 年到 2012 年左右,一首名为《从前慢》的诗在网络上大为流行。很多人对这首诗爱不释手,将其作为情诗和表白金句。除了这几句诗的开头,「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寥寥数句,瞬间就能勾起人们心中的怀旧情绪,接触我们现代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在生活节奏如此快捷的当下,这首小诗正是概括了现代人普遍的感受,表达了对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因为喜欢《从前慢》,很多人对这首诗的作者木心开始感兴趣,但大多数人对木心的认识和了解又仅仅止于《从前慢》,能够写出如此细腻唯美诗句的人,必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独到的品味。
这首诗的作者木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艺术家,被认为是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士和传奇人物。当代著名艺术家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木心客居美国纽约期间,一群同在美国热爱艺术的年轻华人追随在木心周围。由于都市漂泊海外的游子,这些年轻人定期聚会,互相蹭饭。因为倾慕木心的才华,他们多次恳请木心以世界文学发展史和理论为题讲课。此时的木心在美国从事艺术创作和协作,于是答应了这帮年轻人的请求,最终促成了一桩文化美事,就是由木心定期开课讲解世界文学史。
说是讲课,其实更像是个文学沙龙。这个沙龙以当时活跃在木心周围的年轻华人圈子为基础,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做教室。这些听课人包括画家、舞蹈家、雕刻家等,陈丹青就是其中一员。陈丹青是这样评价这次课程的:「我们当年这样的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五年的课程,为陈丹青积累了厚厚的五本笔记。2011 年,在木心先生逝世后的追思会上,面对读者,希望读到这份讲稿的热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听课笔记编纂成文学回忆录。
由于讲课形式是灵活,听木心神聊,应听课学生之邀,木心还以 9 堂课的半数时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