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节 《红楼小讲》:通过一本薄薄讲义走入《红楼梦》的世界(第1页)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红楼小讲》,这本书中文版大约 14 万字,我会用 20 分钟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通过一本薄薄的讲义,学会赏析《红楼梦》。

几年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读者网友的投票,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其中排第一位的竟然是四大名著之首,中国文化瑰宝——《红楼梦》。另一方面,每当《红楼梦》翻拍新的影视作品,都会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这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要读完、读懂《红楼梦》是有门槛的,可能有人误会《红楼梦》太小家子气,也可能小说的人物关系太庞杂,延绵的伏笔让人望而生畏,也可能我们逐渐缺少阅读长篇经典的耐性。但一旦我们领略到《红楼梦》的魅力,就会把这本中国文学巅峰作品列为毕生要重读反刍的书,甚至为红楼文化而深深着迷。

我们今天所讲的《红楼小讲》是红学名家周汝昌,为广大读者普及《红楼梦》的解读作品。整本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对全书的思想主旨,写作手法,部分角色作出了深刻的个人点评,自成一家之言。也许周汝昌的见解未必人人能接受,但不可否认《红楼小讲》是一本上佳的带领读者感受《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本书的作者周汝昌,是一位资深老道的红学家,诗词研究家,毕业于民国的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在诗词研究方面声名鹊起的周汝昌,自小就听说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但投身红学却是一种偶然。那个时候,胡适与北大校长蔡元培舌战,胡适主张《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周汝昌查遍燕京大学图书馆,找到文献证据,发表文章支持胡适的观点。为胡适在这场论战取得胜利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两人立刻结下友谊,书信来往切磋。周汝昌无意之中跨入红学领域,胡适鼓励后辈,还赠送珍贵古本《甲戌本石头记》。胡适去了台湾后,两人的交流就中断了,但这段经历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周汝昌在 50 年代写成的《红楼新证》,成为胡适和俞平伯开创的「新红学」之集大成式的著作,为建国后红学研究指出新的方向。之后周汝昌在红学的研究探索并未停止,在 60 多年的风雨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写作。即使晚年双目几近失明,仍然以顽强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周汝昌先生于 2012 年逝世,逝世的前几日还不忘研究《红楼梦》,他对《红楼梦》爱之心切,可以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形容。周汝昌一生笔耕不辍,作品还有《红楼夺目红》、《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