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可以说是在S校里呆过了一辈子,除了当年抗日战争那会,他迫不得已的离开了一段时间,但解放后学校重建,他便又回来了,且一呆便呆到了现在。
王山的父亲当年是在民国时S校建成时便到这所学校来做一个守门人,对于从一个乡下来的农民来说,即使是在城里当一个守门人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也让他的生活比乡下时好上不知多少,于是,他把年仅六岁的儿子,王山也带到城里来,并和他一起住在学校里。
王山一个乡下孩子哪见过大城市的风光,再加上S校环境优美,王山马上便喜欢上这个新环境,可以说,王山从六岁到八岁这两年的时间,是他最快乐的日子。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会结束的,随着浩浩荡荡的抗日战争打响,王山快乐的童年时光也由些告终,接下来的日子,王山无不是在惊天动地的炮火中渡日,到后来,S校更是被日军占领,王山的父亲是一个小小的守门人,日军自然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兴趣,但王山却亲眼见证了这个美丽的校园被日军践踏了,战火让S校的美丽荡然无存,而人们的哀嚎声,则让曾经的天堂沦为地狱。
受战争所迫,王山的父亲带着他离开了,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他们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王山的父亲已经离他而去,已经成为了一个少年的王山则开始过起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所幸一个木匠收他做徒弟,让王山结束了流浪的日子。
王山当了两年的徒弟后,一次随师父到城里来接一单生意,却没想到,这单生意却把他和S校重新联结了起来。
原来S校决定重建时,便向城里乡间招收大量的工匠,而王山也由此重新踏入这所学校,在重建S校的这段时光中,成为王山自战争结束后最为开心的一段时间,看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把学校重新恢复了原貌,即使自己所干的不过是整个工程中相当微小的一部分,但王山已经相当满足了。
学校重建之后,王山没有随木匠师父离开,他留在了学校里,和父亲一样,当起学校的守门人,用自己的双眼,见证着学校这数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他看到许多的年青人由各个地方而来,又看着他们带着丰富的知识迈出校门投身到社会的建设中去。
就在这日升日落,春去秋来的日子里,王山由人们唤他为王哥,继而王叔,再到如今的王伯,他把一生都给了这个学校,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子一女,对于这个呆在学校里几乎一辈子的守门人,学校的校长老师都对他相当照顾,知道王山无妻无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