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配(第1页)

一九七六年,那个有伟人连续去世的年份,七月的一天上午,平合农场四十余个干部职工子弟,在场部会议室聆听政治处负责人讲话:“同学们,你们要组成一个青年排,集体到七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年后再分配适当工作岗位,这比城市的插队知青好多了。同时,场里将尽快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你们为国家的正式职工。希望大家服从七队党支部的领导,接受煅炼和考验,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当时,刚满十七周岁的常健也在其中。由于没有高考,自前几年开始,平合农场每年都有一批青年学生,就象这样参加“革命”工作。为什么这一届毕业生集中到七队劳动煅炼?因为他们的“老领导”吕校长恰巧在该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而且这个队离场部不远又不近。

散会后,常健和好朋友曲文、方平、伍彬一起离开会场;在僻静处,曲文对大家说:“后天去报到,各位回家准备一下;明天我们到艾塘玩一天,名义就是去照相,参加工作填表需要。有反对的吗?通过啦!”

“哈哈!哈哈哈!……”由于曲文说话时,前后分别引用了刚才领导的讲话,以及众人都熟悉的一个苏联故事片电影台词,大家就以笑声默认了,并且议论一阵子,共同约好出发的时间和集中地点等等。

曲文虽然长期当班长,经常以“老大哥”自居,但学习方面、特别是写作文一般比不过常健;俩人都爱看小说,那个年代的著名作品《金光大道》、《艳阳天》,还有《高玉宝》、《沸腾的群山》等等,大家都已经看过N遍。

常健他们读高中时的那个班级,在学校的最后阶段有点特殊,一是因为人数最少,二是突然增加了几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先是场政治处负责人那调皮捣蛋的小儿子、被留级而进入本班;然后是上级给农场新调来政委(兼党委书记)和副政委,他们的宝贝女儿正巧与“高六班”同学是一个年级段,宝贝女儿的妈妈们又都安排在学校工作,一个任副校长、一个任管理员。最终,全班共有三十三人,男生是17人、女生是16人,男女的比例基本协调。

过去“高一班”和“高二班”是一届,“高三班”和“高四班”是一届,“高五班”那一届虽然也是一个班,却有五十多人。

“高六班”毕业时是三十三人,加上曾经留级、已经满十六周岁、本人不愿继续读书、家长坚决要求安排工作的初中毕业生以及从平阳县高中毕业回来的一些人,同年一起参加工作的总共有四十余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