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健从机关到基层当教导员的第一年、虽然很辛苦,但还算是比较顺利。年终结算时,全场十五个农业大队只有九个完成财务指标,其中九大队盈利120505元,利润总额排名第六,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创本队历史上财务状况的最好水平;有五个大队亏损,其中十一大队就亏922356元。
由于年初九大队逃跑过三个犯人,在改造方面工作未完成任务,所以没能评上年度先进单位。可是,常健的“先进事迹”却上了省党报。
《G省日报》在一篇题为《平合农场重视提高管教干部素质》的通讯中,最后的部份是这样报道:“第9大队地处边远山区,历来是个后进单位……年仅27岁左右的常健到该大队担任教导员后,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带领管教干部抓教育、抓管理,使全大队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举脱掉后进的帽子。”
常健从来没有见过写上述通讯的记者潘某某,看到报纸之后,他认为除了“年仅27岁左右的常健”概念不准确以外,没有什么不妥当。
刚过新年元旦,司法厅组织召开全省劳改劳教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主要人员,除全省的各个劳改农(茶)场、厂矿(监狱)、劳教所和少年犯管教所的代表团外,劳改局直属的中心医院、劳改警校和几个转送站(公司)各有一个负责人到会,劳改局和劳教局也来了不少人;省法院、检察、公安、国家安全、武警和省委、省政府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都派有代表参加。
此次参加省“两劳”会议,平合农场总共去了二十九个人,在安排人员方面有所讲究:陆场长和姚副政委两个场领导带队,场部科室只有四人参加,所属二十三个单位各去一个主要领导。常健有幸参加这次盛会,而且在与会人员当中,应该属于最年轻的代表;他遇见并问候了已经调到外单位的老领导兰政委、钱科长,还有政法学院同学、新成立的劳教局纪委副书记老卿,以及在第七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当大队长的姐夫等熟人,大家免不了一番交流。
接着,平合农场各单位党支部按规定进行换届,并选举出席本场第十次党代会的代表。经过九大队党员大会选举并报党委审批: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即支部书记常健、组织委员郭希、宣传兼纪检委员卢胜;九大队党支部出席场党代会的代表、则是常健和另外一个普通党员。
平合农场第十次党代会开了一天,先是吉副政委主持预备会议,他宣布:“……原定代表名额98人,实际选出101人,迟到5人,缺席6人,实到95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