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职称(第1页)

化工部驻G省化工地质队艾塘实业开发公司,与平合糖厂签订一份《钻探水井工程合同》,因打井未能达到厂方要求、被拒付工程款,便诉诸于平合县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对糖厂施加压力,企图压迫厂方就范。新兼任厂长的文陆、让常健协助有关人员处理。

常健难得有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经过了解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后,明确告诉文陆:水井工程不合格、厂方有理由拒付工程款,此做法不违反合同及有关法律规定。在与对方及仲裁委员会交涉过程中,常健提示大家注意,《经济合同仲裁条例》规定:一方向仲裁机关仲裁,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仲裁机关不予受理;当事人对仲裁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终,艾塘实业开发公司及仲裁委员会个别人未能达到目的。

平阳县税务局和电视台举办首次税法知识竞赛时,场部财务科、审计科各出一名年青的财会人员,还抽商店一个有资历的会计,并指定糖厂再派一人,组成平合农场代表队去参赛;文陆发挥常健的作用、让他去参加。经过笔试后,常健分数最高,带队领导便确定他为“首席代表”、让分数最低的一位作替补。常健表现突出,不仅上了电视节目,还弄回一个“第二名”的奖励。

有一伙人以外地贸易公司的名义与糖厂签订《购销合同》,拉走厂里价值几十万元的产品,厂方却不能按约收回货款。起初,有人认为是经济合同纠纷或“三角债”之类,主张通过打官司解决,文陆又让常健介入案件。

常健认真研究有关材料,并与业务经办人一起到“贸易公司”所在地作调查,发现那伙人是高价收购、低价抛售,把货款拿到手就企图东躲西藏了事。常健认为那伙人是利用经济合同搞诈骗,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

后来,平合农场派出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不久便一举抓获了涉案的几个诈骗分子,为糖厂挽回大部分的经济损失。

在一个时期,身为平合农场兼糖厂领导的文陆合理使用人才,让常健学有所用,他不仅为单位办了实事,还有个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巩固法律专业知识的好机会,利于今后的“考试”和事业发展。

大家都公认文陆和以前的几个场领导是正派人,工作努力、平易近人、不搞歪风邪气;可这样的好领导却无法继续升官,得势的人总有些名堂。文陆作为第二代劳改干警,直到退休前夕才因任副职多年而提了个正处级调研员。

常健做糖厂工会干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