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章光打电话给常健,说要介绍一个连他都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法律纠纷案件,并约了下午下班后与当事人一起就餐洽谈的时间、地址。
常健满口答应了!他不相信有什么处理不了的法律纠纷,认为做与不做、和能否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应该是两码事,其中还有法院的因素等等。
寻求法律帮助的人是位香港同胞,他是章光高中学女同学老施的男朋友,有50多岁的年纪,姓郭。据说郭先生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为资本家打了半辈子的工,因病提前退休了。由于他将有不错的社会福利待遇,就靠“吃老本”过渡几年,经常回大陆享受“物美价廉”的生活。晚餐前,常健看到人高马大的郭先生,觉得他不仅不象年过半百的人,也不象是有病的样子。
大家刚见面时,老施以“女主人”自居,向郭先生介绍说:章光是她的老同学,资深检察官;常健是她同学的同学,著名的大律师。其实,她与常健也是第一次见面;章光虽然刚认识郭先生,但已经接听过几次电话咨询。
郭先生也许是有“爱情雨露”的滋润,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他兴奋地说内地的物价比香港便宜得多!让客人们随意点各自喜欢的酒菜。
新、老朋友们寒暄完毕,服务员把酒菜也逐渐端上来了。大家吃喝一阵子后,谈话很快就转入了主题,开始听郭先生讲他那动人的故事……
郭先生是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小时候的日子很苦,一家在贫民区、“鸽子间”里住了很多年。他初中毕业后即入工厂做工,到大公司当职员时与一女同事结婚,成家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儿;夫妻俩为改变命运,分工一人搞家务、一人搞文凭、事业。郭先生主动承担“家庭妇男”的角色,让妻子读职大、业大、夜大一类的学校,并混上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位,他一直是个普通工人、低级职员。夫妻地位变化后、感情也变了,女儿读高中的时侯,俩人终于离了婚,郭先生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几乎是空手离开原本温馨的小家庭。
郭先生成了“快乐的单身汉”之后,转为几个企业又工作了几年,积蓄一些公积金、养老钱便退休了,经常往返于香港、内地之间。
常言道:“温饱思安逸。”郭先生感情空虚就找精神寄托,他梅开二度于G省的邻省省会城市,在一家酒店与一个领班的女服务员相好。
郭先生的“二奶”青女士,严格说是个农民工,她户籍在G省K市郊区一个“欠发达”的小山村,与原配丈夫离婚有几年了,一直是把小孩寄养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