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老尚给常健打电话:“常律师你好!我是连总的战友尚林,也是平合农场的老同学,你还记得我吗?”
“你好尚老板,忘不了你的!有事吗?”常健心想:我和你哥是同学,怎么你和我也称起同学了?就算是在过一个学校,应该称校友才对。
“现在你有空吗?到我分店来喝茶呀!我有点事想咨询你。”
常健说:“行!双休日是我最有空的时候!待会儿我就过去。”
老连离开A市之前,无意中在一次酒宴上介绍常健与尚林认识。
老尚一家也在平合农场呆过,他父亲原是场领导,他哥哥尚龙曾经与常健在初中阶段同班同学一年,大家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时期,可以说是“老乡”关系,他们全家随老头子调动、搬家到A市已经几十年了。
尚林和常健是同龄人,他哥仅仅大其一岁。老尚高中毕业时入伍当兵,在解放军部队做到连职军官不久,就退伍转业回到A市,当了几年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没想到“下海”大潮期间却干了个体工商户。
“改革开放搞活”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尚林的小家庭应该算是其中之一,他说发家的第一桶金,完全是靠老婆挣来的。
当初,尚妻遭遇下岗后,自谋出路在A市火车站附近的糖烟酒批发市场租了一个铺面,整天忙得顾不上家;老尚除了正常上班还要料理家务,最要命的是光天化日之下,经常要给老婆送饭送汤、顶班看店。刚开始尚林确实有点羞答答,认为这是“下三烂”的事情,他一个堂堂的副厂长,要以家属的身份给老婆帮忙,当街去吆喝生意,替顾客装包、扛箱、陪笑脸。
后来,尚林所在的企业领导班子窝里斗,工厂濒临破产倒闭;他老婆铺面的生意反而是日益红火,积攒了一定的资本。
经与老婆商量,老尚再次“转业”当了铺面的老板,并出面办个体户的工商执照,他老婆则按“女主内”的传统变成老板娘。尚林把国有企业积累的经验教训、客户资源、社会关系,全部用于自己的事业。
尚林夫妻俩同心协力、苦干巧干几年之后,烟酒店的生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个体户转成了“自然人独资”的A市旺旺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老尚决策招兵买马、扩大再生产,把小姨子、小舅子和弟弟、弟媳妇等一干亲戚优先安排进入自己的公司,还算是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
但是,旺旺公司的法定地址仍旧在糖烟酒批发市场小铺面,那是尚林夫妻俩的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