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一阵尖锐的铃声响了起来,支书家的工厂开始催促工人们起床干活了。
这是一家专门从事相框、画框制作的加工企业,名字很响亮——佳艺相框厂。老板雇佣工人有五六十个。男的基本从事体力型的活,女的一般是裁卡纸,剪金边、银边,粘贴泡沫条、装裱等轻活。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拖家带口的来到义乌,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
说是一个工厂,其实就是一个稍大一点的家庭作坊。厂房前后有两幢房子,都是五层高的砖混结构的时新房,造起来没有几年。一幢是支书家的,另一幢是支书亲弟弟家的。两家大门对大门共用一个院子。支书弟弟家的那幢房子是租给支书的,他们只是留了两个房间自己住住,平日里,他们在城里都有生意,就是晚上回家睡一宿。两幢房子各有用处,弟弟家的那幢用来裁线条、钉框,支书家的房子用来包角、裁玻璃、装画、上卡纸等组装活。成箱的画框制作完成后就搬到院子里裁木条进行四角加固,剩下的就是送到外贸公司验货、交货了。
支书的儿子、儿媳在小商品城里租了一个摊位,专门谈生意下订单,支书除了忙于村中事务,剩余的时间就在厂里做管理工作。目前厂里最缺的一个人就是送货的押运工。支书有意培养方平,但是不知道方平乐不乐意?
方平和肖妹听到铃声就马上起床了,支书的老婆早就在院子的厨房里忙活开了,为了给工人们节约时间,大家的米饭都是由她来蒸熟的,顺便再给大家烧好一天的开水,至于炒菜则是由支书提供锅灶,煤炉、煤饼,喜欢吃什么,各顾各的自己想办法。
“小恩人,你们晚上睡得如何?那房间可是我儿子儿媳住的,现在他们住到城里去了,今后就给你们住!那可是一个生儿子的好房间,风水好得很啊!”
“支书,快别这样说了,什么恩人,以后就不要再提了,您这样看得起我们,我跟妹子在这里给您鞠一躬!”
“好好好!不说了,今后咱就是一家人!快去吃早饭,吃完早饭我带你们去城里转一转。”
饭桌上坐着支书的父亲、母亲。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肖妹轻声地叫了爷爷、奶奶,方平有点害羞没有开口说话。支书的老婆给他俩盛饭,还笑眯眯地说:“小两口,今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自己吃饭自己盛,在这里没有那么多讲究,正长身体,饭要吃饱。”
“小伙子,你俩各叫什么名字?”
“我叫方平,千岛湖的,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