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村道上来来往往的打工仔有的去上夜班,有的回租屋歇息了。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方平的面店里,看到方平还在忙碌,她拿拐杖在凳子上敲了敲。
“方平,一接手就开张了?”
方平放下手中的活,一双湿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赶紧迎了出来。
“奶奶,您来了,我给你下碗面吧!”
“我怕烧晚饭,就想吃碗汤面,来一碗让奶奶尝尝。”
“好嘞!一下就好,您先坐会。”
方平扶奶奶坐下,给她倒了一杯凉开水过来,就去忙了。
“这个面店,要追溯历史可就长了,还是公社化的时候就开了,当时就是为了方便那些过来学习的人有个吃饭的地方,我都做过服务招待。改革开放之后,就承包给个体户了。本来是集体的,我们村的三旺承包了十几年之后就变成他个体的了。后来,三旺死了。他儿子在城里上班不想继续开又租给了小贾,你看,现在都成老贾了,哎!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转眼功夫我也老喽!”
“奶奶,您还不老,您要活到一百岁呢!”
“那不就成神仙了。”
奶奶牙口不好,方平特意多煮了一会,把面条煮烂一点,老人吃着也顺口些。老贾炒好的料头都已经用光了,方平特意给奶奶炒了点青菜加豆干铺在面上,里面还带点红椒丝,绿绿红红的,香气扑鼻而来。
当方平给奶奶端过来的时候,香味老远就飘了过来,奶奶笑眯眯地说:“嗯,香!这面条肯定好吃。”
席卷在空气中的那一道浅浅的香,柔柔地在面店内蔓延开来。热气腾腾的面汤泛着闪闪的油光。奶奶夹起一筷面,塞入小嘴慢慢咀嚼起来,面条吸饱了汤汁之后,弹出了特有的劲道。她又嘟囔着喝了一口醇香的汤水,咸香中还带有一丝清甜。
“奶奶,味道咋样?您慢慢吃。”
她“嗯嗯”的,赞不绝口。
其实,在方平心里早就把面店的事情想了几十回了,要想在下付村立足,必须做出面的品质。千篇一律的面食,顾客迟早都会厌烦的。在保证美观、营养的前提下努力钻研面条的口感,打造属于自己独特风味的家常面,让顾客吃了就忘不掉。
一碗好面,首先面条是根本。好面要有好面粉,还得要有好工艺。像老贾那种十几年一贯的机制面,口感是欠佳的。手工面才好吃。面团历经用心的捶揉,筋道十足,才能成就洁白剔透、口感爽滑、面香醇厚、久煮不烂的好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