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零章 进言(第1页)

“陛下,此事简直是百利无一害啊。”

王言说道,“什么事情都是小臣胆大包天,假托陛下圣恩造下的。小臣也不用藏着掖着,做海贸的那么多,怎么胡部堂不能做?怎么小臣不能做?

我们闷声做事,不仅能发财,还能在海贸的过程中打出一支海上的强军出来。另外在想办法找一些匠人,造一些大船,甚至是重现当年郑和巡洋之宝船。

远的地方也不去,就下南洋。听说那边的粮食多,正好咱们这边的粮食少。先做粮食的买卖,就能制住大明的这些粮商,甚至是影响到漕运。既能赚银子,又能保民生。

粮食多了还能养家禽牲畜,更能酿酒,如此小臣养的家禽牲畜多了……”

玉熙宫,王言口若悬河的给嘉靖讲着自己组织船队出海走私的好处,以及对于沿海武装走私集团的打击,对于东南的掌控。

钱,嘉靖是要的。稳定,嘉靖是要的。更大的权力,嘉靖也是要的。

王言说的都是实打实的好事情,没有一丁点儿的不好。甚至就连最不好的名声问题,王言也全都一己担了过去。就是他丈着宠信,私自行事的,跟嘉靖这个皇帝没有一点儿关系。

另一方面,王言证明了搞事情、做事情、给嘉靖解决问题的能力,胡宗宪打了四五年,打没了倭寇的声势,使得沿海地区恢复了安宁,一样是能力卓绝。

如此嘉靖这里只要做两件事,那就是在徐阶清理东南人手的时候,保住一些胡宗宪的人,同时对其他的事情就硬装不知道。

同时他对王言、胡宗宪也保持着绝对的掌控,毕竟这种事儿是杀头的么,甚至不用武装走私,王言拿了十万两银子,这事儿就够砍了。

尽管那笔银子是他搞出了一个火灾隐患罚款给罚出来的,换了旁人,甚至就算换了嘉靖自己来,也收不上这笔银子。但王言是知县,代行的官府权力,收上来的银子就是公款,他拿了十万两银子就是贪污公款,没得辩驳。

而嘉靖自己则是完全的稳坐钓鱼台,除了宫里着火没有其他的风险,一如先前王言在大兴收清洁费、收罚款、清田查口一样,他没有丝毫的损失。

而且真论起来,很难说究竟是做武装走私更难,还是王言在大兴搞出来的事情更难……

嘉靖听得眼睛都放光:“你说一年能赚上千万两银子?”

“陛下,刚开始咱们船小人少,将士们在海上的战斗力也不够。怎么也得有个壮大的过程。按照我在淳安时候的一些了解,如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