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齐声跪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施山和丁明月等人,为了纪念白莹,提出一个建议,把六户公社改名为白莹公社,并且托我找雕刻大师为她雕刻塑像。塑像用汉白玉石头雕刻而成,按放在她的墓前。
一个冬天过去了,白莹公社的小麦长得绿油油的。次年春天,为了夺取夏粮丰收,我投资200万在盆地的东西两边修建了两条灌渠,在小河的两端各建一座泵站,让所有的小麦实现了能浇水。
到了6月,黄澄澄的麦子成熟了,我驾驶直升机在空中俯视,只见下面麦浪翻滚,煞是壮观。
到了收获的季节,我购买了3台带烘干设备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运了过来,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联合收割机,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在小麦收割的季节,收割机昼夜运转,小麦在广场进行晾晒包装外运。
经过数字统计,整个白莹公社共产小麦3亿多斤,实现产值3亿多元。
小麦收割完毕,丁明月向我提出一个建议。
“迎主任,我想冒一次险,在小麦土地上再播种夏玉米。”
听到这个建议,我问道:“小丁,这种一年两茬的种植方式在我们老家可行,但是在这里能不能成熟?”
“这个我计算了一下生长期,从现在夏至到寒露季节还有120天,虽然说这里冷的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长期短的玉米品种来种植。如果我们成功了,就可增产玉米2亿斤以上。”
“那收了玉米以后种小麦会不会有些晚呢?”
“为了进行茬口轮换,我想明年用来种植花生,这里土壤呈沙性土质,一定能长好。”
我见丁明月信心十足,于是便答应了他的想法。
丁明月这个人确实是个搞农业的行家里手,他带领人员开始昼夜播种,半个月之后,玉米全部播种完毕。
这次玉米播种,灌渠发挥了巨大优势,前面机手播种以后,后面施山带人立刻放水进行灌溉,为玉米及时出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个星期以后,看着苗齐苗旺的玉米,我做出一个决定,提拔丁明月为白莹公社分管农业的总经理。
得到提拔以后的丁明月,有了自主权,工作更加努力。他向我提出一个请求。
“迎主任,自从白主任走后,她那架飞机就闲置起来,因为没有人能开,我想让你教教我,我要把它利用起来,毕竟这里面需要它。”
对于丁明月的这个想法,我完全理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