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对策(第1页)

“没有正当的理由,没有合理的诉求,当然就没什么好谈的。话说得很硬气,但明显腰杆不硬。”

当张恒宁把印军现场最高指挥官的原话摆在作战会议上时,三营长立马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郭团长同意三营长的分析,说道:“他们能谈啥?边界线能谈吗?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施工能谈

吗?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些既定的事实,我们自己的主权,他们心里很清楚,没有一

项可谈!他们虽然赖在我们家门口不走,可也是在自己的领土上,目前看来,我们也无计可施,大家说

说,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退肯定是不能退的,我们一退,他们就有机可乘。"三营副营长首先发表了意见。

“主要是不知道他们此次的意图,所以,最要紧的是,判明他们的意图,我们才好做下一步的打

算。"三营教导员说道。

“驻扎在边境上的意图还不够明显吗?伺机挑衅,制造摩擦,引起争端,然后在国际舆论上颠倒黑

白,宣称中国威胁论。这套组合拳他们用得还不够顺手吗?还有,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的,就是对我们

的领土虎视眈眈,还幻想着在争议地区蚕食更多的土地。这特么不是白日做梦吗?"三营长义愤填膺地

说道。

团长点点头:“所以,我们还是只能继续保持守势,加强对话。”

张恒宁作为此次行动的专职翻译官,列席了作战会议。

会议讨论了半天,没有形成任何突破性的作战方案,决定继续保持现状。

散会后,张恒宁走出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心中隐隐有些失望。

对于只能采取后发制人、见招拆招的守势,他还是觉得有些憋屈。

他沿着三连训练场走了一圈,在训练场上狠狠地打了一套军体拳,又被高原上的冷风一吹,他心中

的那股憋屈之气和烦躁情绪才被一扫而光。

他心里十分清楚,团长制定的战略安排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是站在顾全大局的高度之上,不给对方

留下任何可以做文章的空间。

但是,基层官兵的站位没有那么高,他们站的全是战斗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主权,比如一忍再

忍,无须再忍,比如更加简单粗暴的:废什么话,干他丫的。

把怒气关在理智的牢笼里,是基层主官的自我修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