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带领着徐向辉和三个侦察员安排计划前往杨营镇侦察,一路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向杨营镇走着,徐向辉走到一个乡亲的面前,和蔼地问道:“老乡,走什么地方呀?”
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推着小车,艰难地在湿滑的路上走着,满脸的汗水不停地顺着他哪黑黝黝的脸庞流下来,看着徐向辉说道:“去杨营镇赶集呀,换点过年的年货。”
突然,小车一个遇到了一块凸起的冰块,险些翻倒,徐向辉连忙帮着扶好了。一面帮着推车,一面问道:“老哥,家里的粮食够吃吗?”
推车的中年男子气愤地说道:“都是那些二狗子,到村里到处抢粮,要不是藏起来一点,这一冬准要饿肚子了。”
徐向辉说道:“是呀,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过日子也不得安生呀?附近的二狗子多吗?”
推车的男子看了一眼徐向辉,问道:“听你的口音是本地人呀,怎么连这些都不知道呀?光一个杨营镇就有三四百个,黑虎庙、黄集都还有一两百人呀,这些二狗子隔三差五地跑到周围的村子里,不是抢粮就是抢牲口,还不知道明年开春怎么种地呢?”
徐向辉说道:“二狗子们抢牲口作什么呀,总不能把牲口都杀吃了吧?”
哪个推车的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听保长说是什么皇军征用的,都送到县城里,说是还要往济南府送呢。”
走在一旁的王海林听明白了,伪军们征集的耕牛是运往南方的,作为鬼子的补给用的。心里想到:不能让鬼子把牛抢走,鬼子把乡亲们的牛都吃了,乡亲们怎么耕种呀,再说鬼子们吃了,南方抗战的士兵也要吃鬼子的亏呀。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保住乡亲们的耕牛,绝不能让小鬼子的阴谋得逞。
一行人来到了杨营镇,镇子路口上架起了栏杆,几个伪军正在检查来往的乡亲们,王海林他们也随着乡亲们一起来到了哨卡前,一个伪军看着王海林,问道:“干什么的呀?”
徐向辉连忙走过去,抽出一棵哈德门递了过去,说道:“老总辛苦了,怎么大冷的天还在值班。我们是菏泽的客商,来这里收账的。年关都要到了,几家货主到现在也没有还钱,没有办法,我们掌柜的亲自来收账来了。弟兄们辛苦,下班后找个地方喝几盅。”说完,把一叠钞票递了过去。
伪军看着花花绿绿地钞票心花怒放,说道:“去吧,回来的时候别忘记给弟兄们弄几只德州扒鸡吃呀。”
另一个伪军连忙说道:“没有烧鸡来几斤酱驴肉也行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