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柳条酒吧(第1页)

“你的意思是。”希茨菲尔也放低声音,“他在借由小说主角‘海尔森’的表现,来传达他现实里的惶恐不安?”

夏依冰不说话,只是点头。

“我们来做个假设。”她轻声说道,拿出一支钢笔,在报纸的另一面——那是一篇没什么卵用的过时新闻——写写画画。

“假设所有的——这些新冒出来的小说家是受了某种未知存在的影响,才能突破自己原先的‘平庸’,去写出这些他们不应该能写出来的故事。”

“那他们大概率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我觉得这恰好对应了‘海尔森’在故事里体现出来的怪异表现。”

希茨菲尔觉得她说的有一定道理。

“海尔森”(以后带双引号的就是小说里的人物)在这篇故事里的表现确实不正常,不像是市面上主流的探险小说。

主流的探险小说,主人翁要么勇敢坚强,要么有俊秀的外表和一技之长。

“海尔森”什么都没有,虽然年轻但“相貌平平”,“什么都不会”,“懦弱且经常对难以解决的困难歇斯底里”。

比如刚刚进入梦迷城的时候,“海尔森”什么都不做,就是赌气想饿死自己好回归现实。还是先行者的惨死点醒了他,让他意识到这里的恐怖才稍有收敛。

这都是反市场,反规律的。

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刊登出来应该也是沾了唱反调的光,再加上气氛渲染确实到位,读者勉强可以忍受这样的废物主角。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是想,拉尔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篇故事,这样一个主角呢。

为什么这样一个和市场规律割裂的主角,他要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呢。

那些惶恐和歇斯底里会不会是他在现实里的亲身感受呢。

如果是,那他是从哪里得来的这种感受呢。

这些都很值得挖掘。

“行吧。”希茨菲尔一屁股坐回自己的床铺,“至少我们已经有目标了。”

南辛泽甚至还没有到,但她已经想好到地方后先调查谁了。

想要证实夏依冰的猜测很简单,只要找到海尔森本人询问一番,他到底有没有在恐惧什么……有没有受到精神上的干扰就一眼可知。

火车重新开动,继续经过4个小时的行驶,在第五天的傍晚抵达了南辛泽北部车站。

到了这里,全部车厢连带月台也就没什么人了。

一个是时间比较晚,一个是北辛泽距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