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禁果 三(第1页)

根据目前已经掌握到的一系列信息,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的链条已经可以被推导出来。

简单来说,这些果子就是记忆的结晶。

每一颗果子都代表了一段记忆……贡献者可能通过某种方式——也就就是那段介绍里提到的“智慧果树”?用它“重构思维”?……总之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记忆拷贝了一份变成果实。

这些记忆果实可以包含任何东西。无论是对一段故事的赘述,还是对一门学科的理解。只要吃下果实,人们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这段记忆。

这可比翻书便捷多了。

而偏偏最可怕的也就是这点。

因为……其他人希茨菲尔不敢妄加臆测,但对她本人来说,她向来将“获取知识”作为人生中最至高无上的终极成就看待。

当然,用“获取知识”来形容这个过程有些太模糊了。说的详细一点,分化一点,它还可以是……成功破获一起案件,成功解开一道谜题。

她认为那瞬间从大脑——或者从精神上反馈给身体的快乐是最令人陶醉的。说的更深入点可能还涉及到多巴胺和快乐激素的分泌问题。

所以,假定她每读完、吃透一本书,或者每次解开一道题能得到的快乐是100。

她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刻苦思索,可能还要依赖一丁点运气才能得到这100分的快乐。而其他无论她做什么都不可能享有超过这个分值的快乐。

以这个假设为前提,现在她面对的是“可能吃下一颗记忆果实就能轻松得到同级快乐”的情况。

那她要是吃习惯了,她还能回到过去那种专心刻苦的状态里去吗。

就像赌。

这东西本身看上去不怎么可怕。但它会改变人的心态。

百来十万,一天,几个小时,打几把牌就在桌子上流来流去。

习惯了这种日子,一个人还能愿意回去上班?一个月就拿几千块钱?

不可能了。

夏依冰第一眼看到这些果实,哪怕在理解它们功效作用的情况下也没有想的这么深入。

但希茨菲尔是有现代思维的人,她立刻就将服用这些果实的后果套到了参与“报纸战争”的那些小说家身上,并以海尔森为个例继续推导,直接模拟出了那个隐藏最深的副作用——心态变化!

心态变化,看起来可能不怎么像副作用,乍一看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其后果却是最严重的。

她能想象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