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未来五年的任务,总体可以归纳为二十四个字:兴上商,
裁军费,修道路,改文化,广教育,奖殖民,增公平,减税负。”
早在四月份,眼看大局已定,郑宇在大本营核心层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这个被称为“二十四字要诀”的未来五年国家建设总纲,并安排各组抽调毒人分别制定方案。
和平协定缔结之后,战争状态结束,第一个出台的,正是七月一日问世,由陆军部和总参联合拟定,皇帝批准的《帝国1906-1910年国防大纲》,而实际牵头者却是御前武官杜智,陆军部第一厅厅长李明仁和海军部第一厅新任厅长宁国晨。
基于陈宦在战争中的表现,郑宇认定此人不太适合掌控全局,干脆让他去玩纯学术,把这位前总参一部部长陆大做了战术指挥系的教研部副主任。
原本郑宇属意在北京平叛中立有大功,实际能力也相当不错的李明仁接任陆总一部,但由于军政军令分家,郑宇权衡利弊,还是让李明仁跟随江胜来到了陆军部就任第一厅厅长,把陆总一部交给了前朝鲜方面军参谋长康健。
裁军本身是战前就和军方约定好的事情,也就是以所谓的“预支”把战后裁军节约下来的军费提前夹取来应对国战,郑宇也是借助这一安排同时说服了军方和政府,推动通过了军需案。
不过这一番惊天动地的国战下来,胜利之辉煌,战果是丰硕,都远远超过了战前绝大多数国民最jī进的预期。作为一场国民广泛参与的“总体战”在有效的战时管制之下国民受到的利益损害并不大,而获取的荣誉感”乃至强制xìng社会保障,工业大发展,以及战后颁布的一系列税收甄免,援建,更让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战争狂热”情绪。国民对待战争”从战前的恐惧和悲愤,一跃而转向好感乃至期盼。连带地,从民间到军方,对军力的mí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民心,军心,交织在一起,又带上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整个裁军问题显得越发辣手。
纯瓣为战争动员起来的部队好说,既然河晏海清,又定了裁军”
除了表现特优,本人也想继续服役的,包括立有大功报送军校的,其余复员就是。但涉及到战争中急速扩充编制序列的禁卫军,海军陆战队”也包括出于战略欺骗目的扩编的一大票国防军部队,再加上许凡的舰队,委实不好下手。毕竟这牵扯到军种间的恩怨,背后又站着几位顶级大佬。
在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高难度的问题:重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