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比亚迪的野心(第1页)

从川海材料研究所回到紫金山脚下的别墅中,洗了把脸后徐川走进了书房,从抽屉中取出了两张专用的信纸。

坐在书桌前,他思忖了一会后,提起手中的钢笔落下了一行行的建议。

【尊敬的...】

【在当今世界,能源、材料、信息,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前者我们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后者也已经突破了传统计算机的限制,拥有了量子计算机。那么剩下的就是材料领域的发展了。】

【而对于材料领域竞争的核心在于关键材料的突破能力,传统材料研发依赖大量“试错”实验,周期漫长(动辄十年以上),成本高昂。】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一种更先进的研究方式。】

【毫无疑问,在量子计算机技术突破的今天,计算材料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这一领域。】

【它绝非实验室中的理论游戏,而是国家重大工程与产业升级的底层支撑,是突破“卡脖子”瓶颈、锻造科技自立自强脊梁的关键工具。】

【计算模拟则在数字世界中精准“合成”、“测试”材料,揭示原子/电子层面机制,筛选性能最优解,将新材料发现与优化周期缩短数十倍。】

【特斯拉通过材料计算,大幅缩短新型电池材料验证周期;米国“材料基因组计划”以计算为核心,目标即为十倍加速材料研发......】

不得不说,大师兄樊鹏越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在无极量子超算中心建成的今天,无论是计算机领域还是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其他领域确实都很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则和标准。

虽然说国家高层肯定不缺乏具备长远眼光的学者和领导,但如果他能在这方面推一把,进程肯定会加快许多。

尤其是计算材料学领域,甚至搞不好可能需要限制一下低端量子计算机的出口。

毕竟量子计算技术和量子算法叠加在一起更适合计算材料学,流体动力学、生物医药研发、医学图像分析等等需要复杂和多重计算的领域。

低端的量子计算机也是量子计算机,99量子比特位数量的1.0无极量子芯片在计算能力上已经足够比得上一座大型超算中心了。

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得继续减少量子比特位的数量,以‘优化’出口量子芯片的性能。

至于这样做是否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质疑和抗议,以及其他国家是否会采购更低端的量子芯片等等问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