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狗营长(第1页)

“你看清楚了吗?”

叶翔听完刘参谋的汇报,有点不放心,又追问了一句。

刘参谋从刚才遇到乔向文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想着,自己一定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可到底在哪里呢,他就是想不出。

“营长,我确实看见这个人了,不像是陈虎的老乡,而且你看,陈虎父亲给他写信,还用这人带过来吗?我们这里通信还是很方便的,邮路畅通,从来没断过。”

刘参谋坚持着自己的怀疑,但一时又提供不了证据。

就如陈虎说的,这刘参谋确实叶翔的一条狗,这叶翔呢,又是张华云的一条狗。

之前,叶翔一直担任张华云的副官,说是副官,这是好听的,其实就是帮张华云鞍前马后跑腿,请客招待、老婆逛街、小姨太生日,一应私事杂事,都由他去办。

国民党军队体制与的大不一样。

早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蜜月期时,苏联顾问帮助组建黄埔军校,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部队的建制和工作制度,齐刷刷效仿苏军。

后来,就改了,那是1933年。

1933年,蒋介石和希特勒签订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那个时候,希特勒刚当总理,还没当上国家元首呢,他承诺帮助中国国民政府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事工业系统没上马前,提供军事装备,他还派来了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担任老蒋的军事总顾问,这位老兄提出以有限的物力财力,最快速度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

老蒋听着激动,一点头,妥了。

有个背景,尽管德国在一战中为战败国,但是不到10年,他的国力再次大增,雄踞世界老二,因此它也就成了各落后国家的模仿和赶超样板。

在这一军事体制中,实行一元化军事首长负责制。

军长、师长、团长说了算。

在指挥本部,关于战略战术,关于布兵排阵,参谋总部说了算。后来,关于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的权力划分,很长时间让老蒋很纠结,那是后话,45年才有国防部。

总体来说,参谋总长在老蒋心目中,那是大大重要的位置,这就是典型的德军体制。看看人选,就知道了,第一任陈诚,第二任顾祝同,那都是他最亲信的人。

回到张华云这样的师部来说,大事小事师长一个人说了算,副师长、参谋长、政训主任,那都是看他脸色行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