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敌情错综复杂,这给秘密战线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但也正是这种艰难时世,造就了密战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篇章。
很简单,内战开始以后,所谓的敌,只有一个,所谓的密战,还不就是跟着老蒋干。
此刻,情况却是大大地不同。
外有小鬼子,它的旁边站着汪精卫及其一帮大小汉奸。
说是统一战线,实际上,军统中统,你懂的,基本就没有和的谍报组织合作过,而是一直对着干。
唯其如此,最折磨人。
唯其如此,最考验人。
尤其是负责情报、保卫、锄奸、破案的社会部,每次遇到案件,都要有不少时间,不是研究怎么破,而是,这是哪部分的人干的。
打住。还是给你说说故事,讲一起当年震惊山东地区的伏击首长案。
那是43年5月25日,分局副书记蓝飞,受罗荣桓书记委派,前往辉中县指导检查根据地党的建设工作。
非常时期,警卫工作还是比较严格的。
一辆吉普,一辆卡车。
蓝书记和秘书、警卫班长陈永生,坐着吉普。
卡车里,一个班的警卫战士,每人一支短枪,两颗手榴弹。
上午九时,汽车从分局驻地出发,一路疾驰。全程三个多小时,不出意外的话,十二点出头到。
11时多,进入笔架山。
这里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山口纵深狭小,地势非常险要。
就在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进入一个簸箕形山坳的时候。突然,枪声大作,一阵密集的子弹,居高临下朝两辆汽车射来,顷刻间硝烟弥漫,沙尘四起。
行在前面吉普车的前左轮胎被子弹击中后,汽车失去方向,车头碰在公路边的石壁上。
富有经验的卡车里的警卫班战士,立刻进行顽强抵抗,但因只有手枪和手榴弹,射程有限,加之处在敌人下方,毫无遮掩,转眼之间便有几人牺牲、受伤。
二十多名穿着老百姓服装的匪徒见状,立刻发起了冲锋。
要命的是,一边是短枪。
一边是长枪,甚至还有一挺机枪。
战士们用手枪、用手榴弹还击。
情况万分危急。
蓝书记迅速跳下汽车,沉着地指挥,利用地形地物和汽车作为掩体,指挥战士们进行还击。
班长陈永生很快发现敌人是从三个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