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出路(第1页)

本国寺,贞敦法亲王病危和后奈良天皇第七皇女圣秀公主得以胜出,倒是让政衡稍稍放下了心来,哪里想到菊亭晴季带着一棒子公家鼓吹春龄内亲王下嫁伊达家的勾当。

京都之内早已经遍布政衡的暗探,菊亭晴季等人的想法,很快便落入了他的耳中,让他哭笑不得的竟然那飞鸟井雅春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隔夜之后竟然和菊亭晴季狼狈为奸起来,成了最坚定的鼓吹者。

政衡嘀咕了一句:“这不是公武合体嘛?”其实他也是自闻其名不闻其实的门外汉,前世的时候知道在幕末曾经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公武合体的运动,最终在谁主导的问题上幕府和强藩之间分歧严重导致破裂,最终这些积极参与公武合体运动的强藩全都参加了倒幕运动。

会议室内的家臣们都没有听到政衡的嘀咕声,不过他们对于京都发生的事情都略有所闻,在前来觐见之前暂居的住所还跑来两个公家口口声声要将春龄内亲王下嫁。

政衡强忍下心中的疑惑,开口说道:“这段时间大家也歇息得够久了,近江国的事情告一段落,不过和泉、河内、纪伊、大和四国的事情一直搁在哪儿也不是个事情?不过这事情要分个先来后到,大家说说看,该如何应付这些家伙?”

京都的事情摆在那里是跑不掉的,既然选出了天皇,继承大统一事也不用他们这些武人来摆布,有大把的公家出身的家伙想要讨好伊达家,他们唯一注重的是战功,是热血。

和泉、河内、纪伊、大和四国,加起来足足有上百万石的石高,只是现如今经过了本愿寺一揆、三好长庆、幕府军等等势力之间的交战,早已经民不聊生,埋骨处处。

和泉、河内两国境内百姓大部分都在山城国,可以说山城国内五六十万流民中的很大一部分原本是和泉、河内两国的住民,其中还有一部分留在了大和国内,可以说和泉、河内两国没有几年时间是恢复不过来了。

纪伊国没有经历战火,不过原本纪伊国就是地广人稀,杂贺众、根来众、畠山高政等势力将下至十六岁上至五十岁之间的劳力几乎征调一空,想要从中获得粮食只是望向。

至于大和国更加不用说了,好好的旧都被烧成了白地,大量的寺院荒废,野狐乱窜,更何况自从畠山高政退出大和国之后,大和国内原本团结一致抗击一揆的联盟立即分裂,打成了一团。

上百万石的石高,看起来非常唬人,

不过实际上想要恢复到了战前的将近七八十万石的水准,也需要好几年时间,同时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