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封之地?”徐妙云深深地望了儿子朱高炽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谁都清楚,他们一家人之所以背井离乡,来到这遥远的欧罗巴,根本原因是受朱高煦谋反案的牵连。
所谓的“敕封”,不过是朱允熥在世界地图上随意圈画了一块地方,然后轻描淡写地说:“这片土地,封给你们了。”
至于如何真正掌控这片土地,那全看朱棣父子自己的本事。
说白了,有没有这道“敕封”,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朱允熥也并非全然没有“诚意”。
至少,他拨给了朱棣数百精兵,以及相应的船舶、物资,还有至关重要的火枪与火炮。
正是这些武力保障,成为了他们一路航行顺遂的关键。
若非如此,那些沿途“友好”的部落和国家,恐怕就不会如此“和善”了。
波斯一带的国家都是崇尚武力的,他们只对强者“友好”,对弱者则只有无情的杀戮。
更别说他们的信仰还不一样。
若非有强大的武力,他们早就将朱棣等人当作是该死的异教徒烧死了。
也就是依靠火枪火炮,朱棣一家人,才能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受到他们的欢迎。
至于昆仑洲上的许多部落和国家,则仍旧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阶段,对待外来者极其残忍。
他们唯一能听懂的“语言”,便是火枪火炮所发出的声音。
“欧罗巴比昆仑洲更文明。”朱棣在旁边插言道,“此前,郑和的船队已经访问过欧罗巴的不少国家了。”
“据郑和所言,他们都对大明的文明表现出极度的仰慕。”
“我相信,我作为大明皇帝亲封的欧罗巴之王,他们一定会夹道欢迎的。”
一路走来,朱棣和朱高炽对朱允熥原本深埋心底的恨意,竟渐渐消散了。
原因也很简单。
朱允熥赐予他们的那份他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精确得令人发指。
尽管对于具体的国家和部落,地图上的记载多有语焉不详之处,但在地理位置这一点上,其精准度却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
朱棣非常清楚,朱允熥从未到过这些遥远的地域,而大明宫廷中珍藏的那些古旧地图,大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那么,朱允熥究竟是如何绘制出如此精确的世界地图的呢?
这一点,他们父子百思不得其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