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印度洋模块化立体海科实验城中心(第1页)

距离优秀的海洋综合科学家和极地科考专家潜龙(沈龙)遇难牺牲已快两年了。

李旭阳时刻以恩师为榜样,全身心地投入致力于发展中国深海模块化构建海底实验中心的设计与技术攻关,这其中涉及了海底地质勘探、深海海洋生物仿生科技的研究创新等一系列前沿海洋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225年7月28日,印度洋某深处,一座宏伟的模块化立体海科实验城中心巍峨屹立在海底,这里灯火通明。李旭阳站在巨大明的观测窗前,望着外面黑暗深邃的海洋,心中满是对恩师潜龙的思念。两年前,就在类似这个地方,潜龙在一次南极圈海底探索中为了救他和另外一些科考队员而被海底一股巨大的暗流卷入冰层之下不幸遇难牺牲了。

李旭阳如今全身心投入到发展中国深海模块化构建

海底实验中心的工作中。这个实验中心可是集海底

地质勘探、深海海洋生物仿生科技的创新研究等前

沿海洋科学技术于一身。实验城由一个个可调节的

实验室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巧妙地利用海底地形构

建而成,具备超强的抗压能力,并且能够自给自足

地运行。实验室里到处是先进的设备,仿生机器人

灵活地穿梭其中,它们模仿着深海生物的形态和动

作;全息投影展示着各种海底数据和实验模型;深

海探测器不断传回神秘海底的信息。

然而,李旭阳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在深海仿生科

技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深海生物酶,

这种酶在仿生材料的合成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同

时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海底地质勘探方面,

新的地震波技术虽然能更精准地探测矿物的位置,

但也偶尔会引发一些微小的海底震动,这对实验城

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就在李旭阳为这些技术难题焦头烂额之时,他发现

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一些海底数据的分析中,有

迹象表明潜龙当年的研究似乎涉及到一个高度机密

的项目,这个项目可能与一种全新的能源有关,而

这种能源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世界的能源格局。

但这个项目似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与此同时,李旭阳的竞争对手,一家跨国能源公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