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居上阳宫的清冷时光里,武则天时常陷入对往昔治国理政岁月的深深追忆之中。
每当晨曦透过窗棂,洒在她那略显沧桑的面庞上,她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开创殿试的那一刻。那一日,金銮殿上气氛庄重而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齐聚于此,他们眼中闪烁着期待与紧张的光芒。武则天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才俊们。她深知,这些人将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殿试这一创举,正是为了选拔出真正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今日殿试,望诸位才子畅所欲言,莫要拘谨。”武则天的声音平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位年轻士子率先出列,激昂陈词,阐述着自己对治国安邦的见解,从民生疾苦到边疆防务,分析得头头是道。武则天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问道:“依你之见,如何平衡各地赋税,以解百姓之困?”士子稍作思索,便条理清晰地作答,提出了因地制宜、轻徭薄赋的策略。武则天听闻,心中暗喜,心想此子日后必能为国家所用。
殿试结束后,武则天对身旁的近臣说道:“唯有广纳贤才,不拘一格,我大周方能长治久安。这殿试之法,便是要为国家选拔出那些真正有实学、能做事的人。”近臣连忙应和:“陛下圣明,如此创举,定能让天下有才之士皆为陛下所用,大周盛世指日可待。”
而武举的开创,更是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校场上,壮士们各展身手,骑马射箭、舞刀弄剑,英姿飒爽。武则天亲临校场,观看选拔。只见一位壮士手持长枪,枪花飞舞,虎虎生风,一套枪法使得出神入化。武则天赞道:“好枪法!若边疆有此等勇士守卫,朕便放心了。”言罢,转头对负责武举的官员说:“武举之设,旨在选拔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之人,日后边疆战事,他们便是国之利刃。”官员恭敬答道:“陛下高瞻远瞩,武举所选之士,定能为陛下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在重视农业方面,武则天可谓不遗余力。她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繁荣昌盛。一日,她召集朝中重臣商议农事。武则天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虽国泰民安,但农事不可懈怠。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促进农业发展?”
一位大臣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如此可保粮食丰收。”武则天点头称是:“爱卿所言极是,水利乃农业之命脉,朕命你负责此事,务必让各地水利设施得以修缮和兴建。”
又有大臣提议:“陛下,可鼓励百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