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这一波,相当于是除了保留成立合资公司一条以外,完全颠覆了奇拉瓦迪所提出的合作模式。
    如此庞大的信息量,让后者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
    毕竟,跟基本相当于常浩南一言堂的火炬集团不一样,c.b.法拉利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只有几百号人,但并不能由某一个人说了算。
    哪怕只从公司名字上看,这也是一个三人表决制的管理模式。
    而奇拉瓦迪的第一反应,实际上是困惑。
    他自信在此行来到华夏之前,已经看过了很多过去其他公司进入华夏市场的成功案例,并对于华夏企业的偏好熟稔于心。
    别看奇拉瓦迪最开始提出的那个条件好像很亏,其实从长远来看,收益绝对更大。
    火炬集团手里的那些专利技术,可以视为机床发展的进阶内容。
    但华夏在机械加工领域的短板,其实在于底层的基础内容。
    相当于一个科技树,前面的内容都没点,反而后面的先亮了。
    换句话说,火炬集团哪怕攥着先进技术,在短时间内也是造不出高精度机床的。
    在这种情况下,c.b.法拉利拿到欧盟范围内的独家专利使用权,就相当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单一且绝对的领先优势。
    可以迅速扭转公司在跟同行竞争过程中所处的不利位置,甚至做到细分领域内的绝对霸主地位。
    至于日本韩国北美的机床产业,奇拉瓦迪说实话还真没看在眼里过。
    到时候,就算把亚洲市场的经销权丢给火炬集团,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想法很美妙,实际操作起来却出师不利。
    上来就遇到一个不讲武德的小年轻,完全把他的攻势给挡了回去。
    这甚至都不是谈判策略的问题。
    而是对方压根不跟他在同一条赛道上玩……
    常浩南提出的合作模式就相对“正常”很多。
    对于c.b.法拉利来说当然也称不上亏,但这就相当于以后要和火炬集团进行深度绑定。
    难免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些限制。
    别的不说,他们计划中的ml系列,也就是配置直线电机、力矩电机和加工过程全流程模拟的高级加工中心,是公司未来15-20年的主打产品。
    相比于竞品,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加工效率可以提高30-40%之多,再结合数字仿真技术,又可以大大减轻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