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哥!”
楚王朱桢与定国公沐英会师,沐英亲自迎下来,兄弟二人抱头痛哭,“大哥,二哥没了……”
沐英这几年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秦王朱樉的离世已经是他在这个世界上不多的亲人又一人离开。
沐英拍着朱桢的肩膀,艰难的站起身,身后数万大军已经枕戈以待。
“老六,这次大哥带来了七万兵马,其余兵马都要驻扎在波斯古国,这次咱们要兵分三路攻打印度三国。”
沐英的快速转变让朱桢也接受了朱樉的离世。
他站起身,擦去泪痕道:“在南亚这几年,臣弟一直都是听二哥的,现在大哥您来了,臣弟听您指挥。”
楚王的名声不错,比其他亲王的名声好很多,可能因为不是嫡子的原因,楚王活的格外小心。
这些年都是对这些嫡子的嘱咐和交代都是言听计从。
朱桢这么一说,沐英反而意味深长的看向了他,“这次大哥听你的,这边你们打了两年了,比大哥熟悉。”
“啊……大哥,臣弟。”
“记住了,老朱家的种都能挑起来,大哥老了,你们这些孩子更要承担起来大明的责任。”
沐英的岁数比朱重十还大,这位摄政王刚刚在北京过完了五十岁的生日。
沐英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在这个时代也是属于老人的存在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国功臣陨落,二代们也将承担起大明的旗帜。
沐英如此说,也是有意锻炼朱桢,这孩子他看着不错,稳重,心善。
是个能牧守一方的亲王。
“大哥,臣弟的意见是两边夹击,您带兵从西向东打,臣弟这边带兵有东向西。
印度三国您那边的压力会大一些。
不过在臣弟解决了其中一个国家后,会挥军西进。”
沐英在来之前就已经查看了地图,这次攻打南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那就是用重兵砸开所有阻挡的城门。
朱桢这么一说,沐英含笑的点头:“嗯,就按照你说的去做!”
“好,事不宜迟,为了不耽误皇叔的大计,臣弟这就返回,率军猛攻。”
“嗯,去吧!”
楚王朱桢离开,沐英转头看向了身后的将军们,环视众人后,喊道:“这次只要求快。”
仅仅几个字,已经表达了沐英对待印度的态度,这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