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时代,徐之才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医学与政治的天空。他出身于声名显赫的“东海徐氏”世医家族,凭借卓越的医术、过人的智慧与超凡的情商,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之才,字士茂,于492年出生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其先祖徐熙为南朝丹阳人,“东海徐氏”家族自晋代徐熙起,医风传承不断,历经数代,名医辈出。徐之才的祖父徐文伯、父亲徐雄皆是当时声名远扬的名医。在这样浓厚的医学氛围中成长,徐之才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他五岁便能诵读《孝经》,八岁时已略通其中义旨,十三岁更是被召为太学生,粗通《礼》《易》,因其聪慧过人,被人们誉为“神童”。此后,他博览经书,对天文、图谶之学也有所涉猎,可谓学识渊博。
徐之才初仕南齐,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悄然降临。后来,他不幸被北朝所俘,但这一经历并未阻碍他的发展,反而成为他人生新的起点。凭借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与精湛的医术,徐之才受到魏帝的征召,开启了他在北朝的辉煌仕途。他先后侍奉过梁国魏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北齐武成帝等多个皇帝,每一位帝王都对他宠爱有加,他也因此官至尚书令,爵至西阳郡王,成为徐氏家族中官位最为显贵之人,后世尊称其为“徐王” 。
徐之才之所以能在帝王身边备受青睐,除了高超的医术,还得益于他出色的口才与机敏的应变能力。北齐武成帝长智齿时,尚药典御邓宣文如实禀报这是平常之事,却惹得武成帝大怒,遭受一顿鞭打。而徐之才被召来后,立刻上前拜贺道:“恭喜皇上,皇上长的是智齿呀,长智齿的人都会聪明长寿!”这一番话瞬间让武成帝龙心大悦,不仅怒气全消,还赏赐给他丰厚的财物。从这件事足以看出徐之才善于揣摩帝王心思,懂得以巧妙的言辞讨好帝王。
徐之才在医学领域的造诣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在药剂学方面成就卓着,归纳了药材与疾病的关系,为后人用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提出的“十剂”方剂分类法,是对古代药剂学的重要总结与创新,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对于“十剂”是否完全由他所创存在一定争议,但他对本草药物及方剂研究之深,在当时无人能及。他修订的《雷公药对》与《药对》,详细记载了多种药物的炮炙处理方法,总结了古代药剂学的精华,是药剂学领域的重要着作。
在妇产科方面,徐之才同样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的孕妇逐月养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