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虽政治上完成短暂统一,但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交融的态势。儒家经学仍是学术主流,同时玄学兴起,佛道思想也在不断传播渗透。徐文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学术世家,家族自东汉以来便以研习经史闻名,家中藏书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徐文靖自幼便对学问产生了浓厚兴趣,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
在徐文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接触儒家经典了。在家族长辈的悉心教导下,他每天都会诵读《诗经》《尚书》《礼记》等重要的典籍。这些古老的经典,经过岁月的沉淀,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哲理,而徐文靖对它们的热爱也在日复一日的诵读中逐渐加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文靖不再满足于仅仅背诵这些经典,他开始渴望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义理。于是,他常常就经书中的疑难问题向族中的长辈请教,虚心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使得他在经学方面的造诣日益深厚。
然而,徐文靖的求知欲并没有局限于经学领域。他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的着作,尤其是史学和地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汉书·地理志》和《水经》等地理典籍更是让他爱不释手。这些书籍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地理情况、山川河流、行政区划等信息,对于徐文靖来说,它们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通过对这些地理典籍的研读,徐文靖不仅对古代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他日后在地理与经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之后的徐文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熟悉的家乡,踏上了前往当时学术中心洛阳的求学之路。
洛阳,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有志之士前来探索学术的奥秘。徐文靖也不例外,他被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决心在这里开启他的学术之旅。
在洛阳的日子里,徐文靖结识了许多知名的学者,其中包括参与《晋律》编纂的杜预。这些学者们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见解,他们的交流和探讨让徐文靖受益匪浅。
与杜预的交往更是让徐文靖大开眼界。杜预不仅在法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徐文靖常常与杜预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
在这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