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北周帅都督徐举(第1页)

徐举,活跃于北周武帝宇文邕统治时期(561年-578年),官至帅都督,作为府兵体系中的中层军事将领,深度参与了北周灭北齐的关键战役。其生平轨迹与北周建德年间的军事扩张浪潮紧密交织,虽《周书·武帝纪》对其记载简略,但结合当时的官制背景与平齐之役的历史进程,可清晰勾勒其履职经历与历史价值。

徐举所任的帅都督一职,在北周军事体系中具有明确的定位与权责。该官职最早设于西魏大统初年,北周天和五年曾一度撤销,建德二年(573年)复置,恰与北周筹备平齐之役的时间窗口重合。作为府兵组织中"旅"级建制的长官,帅都督位列大都督之下、都督之上,品秩为正七命,主要负责统辖一定规模的府兵部队,承担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及兵力调度等职能,其晋升路径多由子都督、都督逐步迁转而来。

这一职位的任命兼具军事专业性与政治信任度:既要求任职者具备过硬的骑射技艺与阵法指挥能力,又需获得朝廷对其忠诚度的认可。北周武帝时期,帅都督还常被授予各地豪望以统领乡兵,或作为刺史、镇将的加衔,而徐举专任此职且参与核心战役,可见其在军事领域的资历与能力已通过朝廷考核。在平齐之役的兵力部署中,帅都督所率部队常作为精锐辅助力量,配合大军攻坚或执行侧翼掩护任务,是连接高层指挥与基层作战的关键枢纽。

建德四年(575年)至建德六年(577年)的平齐之役,是徐举军事生涯的核心舞台,他先后参与了河阴初战与平阳决战等关键阶段,其行动与北周的战略调整同步推进。

建德四年七月,北周武帝首次大举伐齐,以十万大军分六路进攻,目标直指北齐重镇洛阳,徐举随主力参战。此次战役中,北周军采取"沿黄河两岸数道并进"的部署,齐王宇文宪率2万兵力趋黎阳,杨坚率水军3万入黄河,武帝自领6万主力直指河阴。徐举作为帅都督,统领所属府兵编入前锋部队,参与了河阴大城的攻坚战。据载,北周军于八月二十四日攻克河阴大城后,随即转攻洛口东西二城,徐举率部参与了焚毁黄河浮桥的行动,切断了北齐援军的渡河通道。

在围攻中潬城的作战中,徐举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执行能力。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率部据守黄河中的中潬城,北周军猛攻二十余日未克,徐举所部负责封锁城池西侧的水道,防止敌军突围或接收补给。虽因武帝患病及北齐援军逼近,北周军最终撤兵,但徐举在战役中完成了攻坚协同与侧翼防御任务,为后续作战积累了实战经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