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门的,是粤省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廖总等人。
他们和季宇宁也算是认识,去年3月份廖总等人来京的时候见过一面。
当时廖总是希望录季宇宁的歌,到香江去销售,被季宇宁拒绝了。
相反,季宇宁还建议他们,以国内的音像市场为主。
再次见面,廖总也是直截了当说了一下这一年来公司的情况。
“季宇宁同志啊,去年您预测的还真是对了,我们录的内地的歌曲,在香江就是卖不动啊。
我们合作的香江的那家唱片公司,原来拍的胸脯保证,我们发的是内地的第一盒立体声磁带,在香江一定好卖。
他们当时是签了合同,包销90万盒,结果呢,在香江一共才卖出不到10万盒。
哎呀,这可算把我们坑苦了,我们粤省广电局,这次是投了100万进的设备,今年这第1年算是亏了。唉。我们不仅没赚钱,还赔了差不多5万块钱。”
“不是包销90万盒吗?无论卖得出去卖不出去,香港的唱片公司也必须要支付啊。按照一盒利润两块钱,那你们至少也能有保底的利润180万呢。
除去投入,这应当第1年至少挣了80万呀。
而且即便是只卖了9万多盒,剩下的磁带拉回来,出口转内销,也不可能赔钱,剩下80万盒光成本就得超过400万了,远远超过你们投入的100万设备钱。”
看着廖总等人一脸尴尬的模样,季宇宁明白了。
“你们可能是碰到那种个人的皮包公司了,香江注册一家公司很简单,不需要注册资金,只要花个几百块港币就可以注册,香江的物价是我们的10~20倍,再加上汇率,所以这几百块钱港币要除以30~50,才是相当于我们这儿的购买力的货币。
而香江要维持运作一家公司太简单了,很多都是几百家公司共用一个电话和一个接线员,所以你打电话,肯定有这家公司。
这种皮包公司做生意都是空手套白狼,他跟你们签了包销合同以后,然后把这个合同向香江当地的银行抵押贷款。
无论是应收款也好,还是应交付货物,都可以贷的出钱来。
弄不好你们发往香江的那些磁带,大部分都质押给银行了,所以拿都拿不回来了。”
季宇宁这个前世的会计师加律师,可是跟香江的这些公司打过不少交道,深知这些港人的路数。
80年代初,刚刚开放的时候,先进来的,除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