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媛站在讲台上微笑看着下面四十三个学生,她打量的时间很长,争取和每个学生发生三秒的眼神对视。
她的眼神里满是亲切、信赖和鼓励。
她身后的黑板上写着她的称呼“江老师”,她没有写“江媛”两个字,因为媛这个字并非常用字,可能到初中都不用接触到。
江媛的教育理念与旁人不同,甚至与国外很多专家也不一样。
她研究的课题是从古代文书中得来的灵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对于整个丁班,在前两个月她没有任何要求。
这两个月是她用来了解学生、分析特长和归纳教学方法的期间。
她只相信一点——想要真正解决好一件事必须充分了解你要着手的对象,并提出可行的方案。
在江媛的目光下,班级里那些低低的小白话逐渐消失。
大家都在等人。
班级里空了四个座位,有四个同学刚才被大队部叫了过去。
能被选拔进景川小学的学生几乎都是少先队员,要么是因为家庭政治过硬,要么是因为本身学业有成。
在二年级丁班里,唯四不是少先队员的是宝根、刘思敏、关泰山和宫爱珍。
宝根是因为户口刚刚落地,刘思敏和关泰山是因为当初二年级的28班入队名额有限还轮不到他俩,至于宫爱珍则更简单——她之前几乎没怎么正经上学。
这学期江媛手里刚好有四个入队推荐名额,她找了校长走了后门,让宝根四个在上课第一天就去大队部宣誓入队。
让所有学生尽量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起步点,这也是江媛的教育理念之一。
大队部红旗下,刘思敏、关泰山和宫爱珍举着小拳头,面色潮红,神情激动,眼眶里眼泪哗哗的转,宝根好点,毕竟上辈子已经入过一次了。
新鲜出炉的红领巾戴上脖子,几个小学生感觉精神气都壮了不少。
一阵风的回到教室,江媛这才开始今天的下一步。
“现在请每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姓名、年纪、爱好和特长。”
面对这种很正式的场合,八九岁的孩子们都有些害羞。
最多也就五六句话讲完,然后飞奔下台。
宝根注意到他之前注意的三个人果然在这个环节都比较出众。
田春兰这个女生叽叽喳喳讲了好几分钟,而唐向阳上台后一共讲了十几句话,虽然有些句子还有些稚嫩,但明显也是他精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