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家杨志远又干了两天,一共建了两个屋子,主体用石头,屋顶就简单多了。
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轮流洗澡。
用水目前还方便,村子外面不光有大量的雪。
附近山谷当中还有一条小河,迄今为止还没有干枯过。
不过回头得弄几个水缸来。
现在只有两个木桶。
为了让大家都有参与感,杨志远根据他们年龄。
一个人做了两个木桶。
丑小鸭的两只木水桶可以挑十斤水,还有一个小小扁担。
教育要从娃娃开起。
第二天早上杨志远就带着八大金刚来挑水了。
杨志远又给杨富民出主意,大家可以没事挖几个蓄水池。
主要是在地头,可以用来明年春天地里用水还有就是储藏一些水万一明年干旱,大家多少有点底。
还有那么多雪,白白化掉也浪费了。
就这样山谷河道旁,都是鹅卵石,挖坑简单多了。
全村齐上阵,反正杨志远第二个火炕还没干。
然后杨志远还出了大力,三天就挖了五六个蓄水池。
上面搭上木头,上面盖着石板,有明显的地标,人也掉不进去。
晚上没事杨志远又教一下副业队其他几种盘炕的办法。
村里虽然封闭,但是也有好多姑娘是外面嫁进来的,又不是西北和东北那种蜿蜒几百里上千里的大山。
很快消息就传出去了。
然后副业小队就开始了冬天的忙碌。
杨富民明这个老知识分子,应该是去年才回来的。以前也是在外面当一个小管理者,看不惯一些人的做派,索性回了老家。
这种人虽然迂腐,但是不同流合污,人品硬,当老师不错。
杨志远去了一趟,这大叔还挺喜欢教孩子。
可惜没有课本,还有教具。
杨志远答应他过几天自己去城里,会带来一些课本。
教具就简单了,每个小孩发一个木盒,上面弄一些沙子,先在沙子上写字。
然后给杨老师(兼职),还是队上的会计做了一个黑板。
可惜没有黑漆,回头也得去城里买。
村里还有好几个孩子,冬天没啥事,一起挤在杨老师家里学习认字。
安排好了家里,又留了一些粮食,地窖也弄好了,是杨志远偷偷弄的。
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