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武装干涉(第1页)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不久,国内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但被迅速平定。

1917年底,舍佩托夫卡镇(边界线东侧不远)所在的东乌克兰地区,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政府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迫与德、奥、保、土四国同盟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英、法、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借故进行武装干涉。从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

4月初,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

4~5月,德国和土耳其违反《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外高加索。

5月底,由奥匈战俘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叛乱,占领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重要城镇。

国内的克拉斯诺夫、邓尼金、高尔察克、尤登尼奇等反革命匪帮在外国干涉军扶持下,趁机在各地成立傀儡政权,发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叛乱。

1918年夏季,苏维埃俄国丧失四分之三领土,从而陷入四面包围的险境。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与国内外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

“……

1918年7月16日,关押尼古拉二世的叶卡捷琳堡中,枪声惊扰了深夜的寂静。

事前,尼古拉二世全家被驱赶到地下室,并以‘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室亲属们继续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乌拉尔执行委员会决定枪决你们’的罪名,扣在了这个还处在无数疑问的皇室家庭头上。

苏维埃行刑队长两次重复绞杀令,连反驳质问的机会都没有留给尼古拉二世,无数子弹就像雨点一样飞来。子弹在地下室激起尘土,里面顿时一片狼藉。

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在惨叫声中倒了下去......

血案中,遇害人员共11名,除了沙皇夫妇和五名子女外,还包括御医、厨子和随从。

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被屠杀后,尸体被浇上汽油和硫酸烧毁,残留的骨渣被埋在附近的一个山洞中。

……

2008年10月1日,在尼古拉二世被灭门处决90周年后,俄罗斯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苏联镇压下的受害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