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鸠松坪的手指在作战地图上留下深深的压痕,能表现出其内心的不安定。
了解越深,越清楚第八战区的战斗力。
知道越多,越知道这支部队的难缠。
第八战区走的是精兵路线,一直在抽年轻军官进行军事学习,提升部队战斗力。
坚信一条,火力优于兵力,后勤优于一切。
华北方面军总部的态度像一盆冰水,浇灭了他所有的警惕。
多田骏那句 “风声鹤唳”,与其说是轻视第八战区,不如说是被资源困局逼出的无奈。
日军的兵力像摊开的薄饼,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袤土地上越铺越薄,每个据点都想守,每个师团都想保,却连一支像样的预备队都凑不齐。
鹜鸠松坪太清楚这种窘境了, 上个月他申请补充的枪械装备,陆军部拖了半个月才送来。
就连牛肉罐头,也开始用杂粮跟牛血混充,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吃起来一股馊味。
这种资源匮乏催生出的 “抠搜”性格,早已刻进日军高层的骨子里。
多田骏舍不得从冀中抽调兵力增援兰封,无非是怕楚云飞声东击西 。
万一这边援兵一动,冀中的防线就成了空壳,到时候丢的可能不止一座城。
他们像守着破罐的吝啬鬼,既想护住所有坛坛罐罐,又舍不得多花一分力气加固,只能在 “既要、又要、还要” 的贪婪里来回撕扯。
日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每个师团都想争取更多资源,每个军官都在为自己的前途盘算。
第八集团军的主力集结在兰封西北方位,楚云飞并未将三个军的兵力全部压上来,只是先投入了一个师的主力。
另外调动三个炮团,以及防空营进入作战地点。
第一战区的集结就显得拖拖拉拉了。
即便蒋飞同意出兵三个师配合作战,真正落实下来,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前线并无多大变动。
本就没有对友军抱有多大的想法,楚云飞呵呵一笑,忽略了友军的情况。
此次作战的核心手段不是坦克,而是成型的自行火炮团。
由38t坦克地盘加上绥造105毫米榴弹炮组成的自行火炮,是第八战区工厂的得意之作,命名为青龙自行火炮,俗称小青龙。
这个名字源自于自行火炮外漆色彩,本是灰绿色,远远望去有点湛青的味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